在江南的每一个城市 都一定有着一座座古村落 它承载着几代人的烟火气息 经历过风雪,见证过繁华 尤其是在宣城 这座皖南小城的土地上 有着许许多多的充满着人情味儿的古村 水东 水东,镶嵌在水阳江畔,浓缩皖南商业发展历程。明清古街区位于镇规划区南侧,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7.5公顷。水东老街建筑属徽派风格,街道路面铺砌的材料为传统的青石板和卵石,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 一块块青石,一条条小路 诉说着几世的人来人往 沿着青石板路 走一走 也许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不同的感受 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 是两处极有特色的历史遗留 '十八踏'上又建一幢二层牌楼 古朴典雅,与老街风貌浑然一体 宣城市水东天主教堂位于水东镇镇区,教堂采用哥特式建设风格,砖木结构,呈十字形,占地700多平方米。该堂建于1880年,虽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完好无损,其结构之精密,建设水平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使之成为水东宗教文化的象征。 在宣州区水东老街,土生土长的何泽华,建了皮影戏博物馆,搭起了戏班子,默默守护着这份老手艺。一块幕布做戏台,一张兽皮扮人物,一束灯光亮全场,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演尽喜怒哀乐,这就是皮影戏。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胡乐 胡乐,原名胡乐司。明朝初期设立36个巡检司,胡乐为其一,故名。管理地方盐务、僧道、缉拿奸盗、医药等事务。古时繁华,由于水运发达,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 一席老街的长桌宴—— 就可以带你认识千年胡乐 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 蓝边碗、土炉子、小酒坛、青花酒盅…… 重温时代的经典 青石板的小巷里 旧旧的木桌长板凳 蓝底百花桌布上 土炉子炭火正旺 炖着当地最地道的农家菜 香味飘散在整个老街上 位置: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 查济 过陵阳山,入泾县桃花潭镇 就来到山水之间的小村落查济 查济古村沿溪而上,环山相拥 民居多为明清留存 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又有着许多年轻的文艺的气息 古村与新思想的碰撞,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慵懒的散落在查济的每一寸土地上 打开了这一天的烟火气息 穿过古村,走过石桥 王建设 摄 大部分的时候这里挤满了游人 有的是来游玩的旅人 有的是一起来这里逛逛的家人 有的是来这里为了感受文艺气息的年轻人 不管怎样 这是一座曾经充满故事的古村 如今演变成了大家游玩的景区 可能就是这种氛围的包裹下 查济古村显得格外充满了人情味儿 手执画笔的学生 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这里 片刻功夫 一张张精彩的水墨查济便在画布上活跃起来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辖村 黄田 黄田村 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 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以“洋船屋”为代表的黄田古民居建筑群 虽历经沧桑,古村风韵犹存 白墙黑瓦马头墙、名人故居、古老的四合院 诉说着这里的沧桑与美好 洋船屋从繁华到落寞 又到如今的人潮涌动 它似乎见证过太多的人和事 一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屋 它值得太多人的留念 山里人家,对秋有着深厚的情感 秋天的黄田 晒场上、院子里 黄豆、稻谷、辣椒、南瓜、玉米 像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榔桥镇东南部 桃花潭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城西南40公里处 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 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而名扬天下 截取青弋江一段,潭面水光潋艳 峭岩上古藤缀拂,云雾缭绕 驾一叶扁舟,撑一篙新绿 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 亦有白沙平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漫步其中,犹入武陵人家,又疑人间天堂 桃花潭老街整体给人的感觉 色彩淡雅,古朴又充满韵味的街道 这里的一幢幢房屋都仿佛是这个老街的记忆 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香古色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 龙川 龙川是徽州的一块风水宝地 “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 徽州有三绝 龙川水街的“牌坊、祠堂、民居” 在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徽派建筑三雕艺术精品的艺术瑰宝,奕世尚书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高10米,宽9米。系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牌坊上还有才子文徵明的亲笔题字,在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所谓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该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 隔着龙川河,就是胡氏宗祠了,远远就看见门口门上的两幅门画,也第一次听说了关于门当户对的由来。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 龙川上官桥,一座简易古老的木板桥,一新一旧,一石一木相映成趣,说它是古桥,因它始建于明代。说它不是古桥,因几百年来屡屡毁于水患,建了毁,毁了建,毁毁建建,早不知现在还有哪根是原来的桥板。也许时间的洪流会带走许多古老的物和事, 但人们仍将它视为古桥,因为至今若问起此桥是谁所建,当地百姓只认一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