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晁盖害怕权力被架空,为彰显地位而做出错误决定,最后身首异处

 单身公害到底 2019-08-30

古人长时间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所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儒家的影子。忠义理智信,是儒家弟子应奉守的人生准则。只可惜,随着社会的发展,劝人上进的儒家被后来的统治者过度曲解,致使贪污腐败的官吏们凭借所谓的学问而踏入仕途,荼毒勤劳朴实的老百姓。《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说,这部成文于元明相交之际的小说中蕴藏着鲜明的反抗特征。《水浒传》虽是后来人的艺术加工,但这部小说却真实反映了北宋时期乃至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的底层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

在小说中,本是偏僻荒野的梁山,这个面积尚且不够十里地的地方,竟成了天下英豪聚义的地方,倒真是世事难料。梁山先后共有三位大统领,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三个人对梁山势力的成功崛起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梁山第一位统领,即是白衣秀士王伦。身为一个饱读诗书的落魄秀才,王伦因为生活无着,只得在前朝宗室柴进的资助下,去梁山干起了劫富济贫的勾当。王伦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在柴进的支持下,王伦在几个手下的辅佐下,不仅在梁山上创下了基业,还把本是荒地的梁山治理的井井有条,为后来梁山诸将和朝廷的掰手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贝斯特bst818

世人都说王伦嫉贤妒能,这个说法未免有失偏颇。任谁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都会小心谨慎的想要传承下去,而不是为了所谓了江湖义气,把家当拱手让人。只可惜时也命也,王伦遇到晁盖后,结局注定不会美满。晁盖天性豪放大方,从小就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家里算的上是一方豪富的晁盖,对落难来投奔的江湖豪杰仗义疏财,毫不心疼。每当有人来拜访晁盖,他都会准备丰盛的酒食款待来客,而当客人意兴阑珊,将要归去的时候,善解人意的晁盖尝尝会准备一份丰厚的盘缠相赠,故而晁盖在江湖上的有着很好的名声。

劫了皇帝的生辰纲后,晁盖自然不能在做一个本本分分的良民。为了活命,晁盖只好带着几个亲朋下属,逃到了梁山上去。王伦对诸位来客,起初倒也算得上敬重。随着时间的流逝,王伦思衬自己脑子和武力皆不如晁盖等人,便生了防备之心。小心谨慎的王伦,生怕被晁盖等人架空或者干掉,便多次下绊子,想把晁盖一行赶出去。吴用号为智多星,怎会让王伦的计策得逞?在吴用等人的操作下,晁盖反客为主,成了梁山的第二任统领。

天道好循环,善于笼络人心的宋江,在梁山落草后,很快就成了晁盖的心腹大患。起初晁盖对宋江也很是放心,待之甚厚。晁盖终究有些短视,他怎能知道看似忠厚老实的宋江,竟然时刻想着占据他的位子,日后好接受朝廷的招安。眼看着宋江在梁山的地位越来越高,晁盖自然不愿意成为傀儡。晁盖为了巩固自己在梁山的权威,只得亲自出战。只可惜晁天王不得天意,在乱阵之中因中箭而死,令人叹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