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30

公元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在柯地会盟,事情的起因是齐桓公还是公子时期鲁国支持公子纠与自己争夺王位。齐襄公死后,鲁国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同时派管仲半路劫杀同样回国即位的齐桓公,并且差点取了齐桓公性命。后来,管仲效忠齐国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因为当初夺位之事对鲁国耿耿于怀,多次攻打鲁国。最终因为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齐军,鲁庄公邀请齐桓公会盟,请求议和。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柯地之盟,鲁庄公收复失去的土地,齐桓公获得天下诸侯的拥戴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这次会盟是鲁庄公提出。可以试想,齐桓公收到鲁庄公的请求时当然是欣然接受。齐国大军压境,鲁国不敌,表面是会盟,其实就是求饶送礼来了。听到有便宜可以占,齐桓公为何要拒绝?不曾想,这次会盟齐桓公非但没有捞到便宜,反倒差点失去性命。

按照正常流程,双方再按照预先制定好的仪式流程,跪拜天地,对天盟誓,鲁国向齐国割地赔款、俯首称臣,签订和平条约。但是,鲁国偏偏不按套路出牌,有一个人横空出世,成为这场会盟的闪耀之星,他就是曹沫。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他趁齐国卫士疏忽之机,拿着匕首冲到齐桓公身边,用匕首挟持齐桓公,说道:“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如今齐国攻打鲁国,鲁国的城墙一旦倒塌就越过齐国的边境,想要齐桓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意思就是让齐桓公归还鲁国失去的领土。

这一幕发生的太突然,齐桓公做梦也想不到鲁国敢在这个时候挟持自己。刀架在脖子上,生命受到威胁,眼前这个人究竟敢不敢动手谁都不敢保证,不妨先应允了他,等到性命无忧之后再发难。所以,齐桓公答应归还鲁国被占领的土地。

事后,齐桓公想要反悔,却被管仲阻止。管仲说道:“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齐桓公不值得为了区区蝇头小利而丧失了信用,被天下人孤立,不如顺水推舟归还鲁国,赢得天下美名。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劝谏,也为日后称霸奠定了政治基础。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这次会盟,以鲁庄公收复失地,齐桓公赢得美名告终。但是,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决,曹沫究竟凭借什么敢劫持齐桓公?

曹沫究竟是何人?敢挟持齐桓公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

曹沫,鲁国人,有人说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就是他。根据《左传》中的描述,曹刿是一个足智多谋、沉稳持重、重礼知义的军事家、政治家,而《史记》中的曹沫是一个好勇尚力、大胆莽撞的猛将。两个描述完全不同的人,我自己并不认为是一个人。所以,本文以《史记》作为参考资料。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三次败于齐而继续委以重任,铤而走险或许有一线生机

太史公虽然对曹沫的描述并不多,但是在只言片语中我们了解到,曹沫这个人十分勇猛,受到鲁庄公的赏识并得到重用。然而,曹沫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能为鲁庄公尽忠。三次败于齐国,丢失鲁国土地,鲁庄公非但没有杀了他,反倒继续重用,继续重用的原因历史并没有告诉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打了败仗,曹沫的心里肯定是十分不好受的。虽然鲁庄公原谅了他,但是鲁国的子民一定会从心里鄙视他,质疑他的能力,进一步怀疑鲁庄公的用人之术。

所以,当齐桓公同意鲁庄公请求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在为即将失去的土地伤心难过的时候,曹沫却是激动万分。在鲁庄公的眼里这是让齐国可以息兵的机会。在曹沫的眼里这是挽回自己尊严,报答鲁庄公知遇之恩的天赐良机,只要能接近齐桓公,就有机会让齐桓公就范,归还鲁国从自己手中丢失的土地,挽回之前战败受到的耻辱。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齐桓公欲图霸主之位,生命受威胁不得不答应

曹沫为何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挟持齐桓公?当时,齐国在管仲、鲍叔牙等人辅佐下逐渐强大起来,齐桓公想要做春秋霸主,号令天下,攻打鲁国只是他图霸的一步。一个胸怀大志的国君,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齐桓公又岂会为了几座城池和一个小人物同归于尽?曹沫就是抓住了齐桓公的心理,赌齐桓公一定会答应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疑问,齐桓公可能迫于生命的威胁而答应曹沫的要求,但如果事后反悔又当如何?曹沫将置鲁庄公于何处?更何况当时会盟的地点是在齐国境内,一旦遭到齐国的报复,鲁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曹沫此举,大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管仲早期跟随公子纠避难到鲁国,与鲁国有说不尽的纠葛

前文提到,齐桓公确实有反悔之意,最后在管仲的劝谏之下才信守承诺。管仲在这件事中彰显出大国国相的风范。

管仲在齐桓公还未当上齐王时与鲍叔牙分别效忠公子纠与齐桓公。当初齐国国内发生动乱,公子纠与齐桓公分别逃命,一个逃往鲁国,一个逃往莒国。而管仲跟随公子纠一起逃往到了鲁国。后来齐桓公当上齐王索要管仲时,鲁庄公与施伯曾有一段对话: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国语·齐语·管仲对恒公以霸术》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管仲有治世之才,齐王得到管仲必定会加以重用,必须处死管仲。后来迫于齐国的压力才不得不放管仲回齐。

鲁国从上到下都知道管仲的才能,齐桓公也是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才有了称霸的资本。如此有名的人曹沫又岂能不知?正所谓当局者迷,齐桓公或许会因为恼羞成怒报复鲁国。而管仲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几座城池,他想要的是帮助齐桓公称霸。或许曹沫是算准了管仲会劝说齐桓公遵守承诺归还城池才敢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

柯地之盟:司马迁笔下的曹沫真的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么?

曹沫,以一己之力拯救了鲁国,其初衷只是为了挽回自己因战败导致鲁国丢失的城池。一个看似鲁莽、有勇无谋的行为其实已经是胸有成竹。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料:

《史记》《国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