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子皆战神!王翦: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功臣,情商与谋略均高过白起

 钟灵毓秀evyv8x 2019-08-30

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文:暴风雨(读史专栏作者)
中国第一个帝国时代是秦朝,结束了春秋与战国,吞并了韩、赵、魏、楚、燕和齐。从此,秦王不叫秦王,叫做秦始皇,简称皇帝。
秦王一人不能完成统一大业,有很多精英聚集在他的周围,他们如群星闪耀夜空,其中有一对父子名字不得不提,父亲叫王翦,儿子叫王贲。
王翦和名将“人屠”白起齐名。
论勇猛野战,王翦不及白起;
论心狠手辣,王翦不及白起。
但论谋略,白起不及王翦;
论情商,白起更不及王翦。
王翦少年时就喜欢军事,是秦王嬴政的贴身侍卫,可以说是随着嬴政的成长而成长的。他和他的秦王一直等待机会,储备力量,厚积薄发。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在王翦等一干近臣的帮助下,嬴政先后铲除嫪毐和吕不韦集团,正式掌握秦国大权。王翦也开始有了独立的领兵机会。次年(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就命王翦率军攻打赵国的阏与。
初次独立领兵王翦就做出惊人之举,放军中的老弱及父子兄弟回家。这样一来,军队只剩下两成不到。但就是留下的这两成兵,却是军中精锐,且士气高昂。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随后又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小试牛刀,即锋芒毕露!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秦王嬴政随后却冷却了他几年。
次年,在嬴政的号令下,秦国主将桓齮(樊於期)挟气盛秦兵,很快攻至邯郸城下,准备一举消灭之。赵王迁无奈,招李牧部队守赵国首都。
李牧,与王翦齐名,同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长期戍边北部抵御匈奴骑兵,他领导的部队是赵国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十加爆表。
此时,桓齮率秦军进攻,没想到被李牧率军反杀,大败不敢回秦,畏罪逃至燕国,被燕太子丹收留,改名樊於期。
李牧的五万精兵擅长防守反击,这是与匈奴长期作战的养成。
李牧一战保赵国三年平安。
但和平是短暂的。秦王嬴政看准时机,任王翦为秦军主将,从上郡发兵,下井陉,与杨瑞和军两军呼应,再次进攻赵国。
王翦再次独立领军,并带上自己的儿子王贲,开始了助秦王一统六国而不败的神话。
然而,此时对面的将领还是李牧,不好对付啊!


王翦陷入到深深思考当中。
王贲:“老爸,这仗怎么打才好呢?
王翦:“李牧是个硬骨头,长年与匈奴作战,有勇有谋,不好对付。
王贲:“嗯……”
王翦:“勇猛是士兵第一技能,谋略是将军必备的杀手锏。既然不好打,就想办法换掉李牧。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王翦正是“上兵伐谋”这一军事策略的典型人物。
很快,王翦改攻为守,同时派人重金收买赵王近臣郭开。郭开天天说李牧坏话,就这样,一年下来,王翦都没有进攻,而赵王天天听佞臣之言,终于忍不住下令夺李牧兵权。
李牧见赵王夺兵权,危难之机,执意不交兵权,赵王更加深信李牧通敌,秘密逮捕,然后将之处死。
王翦就这样除去了自己的对手,而不是一味用强。

观其一生,王翦都是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尤其显得可贵。
赵王迁杀李牧,自毁“长城”,王翦与杨瑞和兵和一处,破邯郸,实际灭赵(有部分残余力量入燕)。
第一战,反间计,轻松灭赵。

次年,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荆轲带上了原秦将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刺杀未果。
秦王怒,王翦率军歼灭燕主力,王贲破都城,燕实亡。
王翦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用兵特点,那就是作战求稳,稳中求进,步步为营招招狠。
第二战,实力亡燕,勇者胜。
第三战,主将换成了王翦之子王贲,水淹大梁,轻松灭魏。——王翦是个聪明人,他很擅长揣测人心,知道功高盖主,难得善终。所以灭燕后,即主动交出军权,由其子及其他年轻将领接力立功。
秦王嬴政剑指魏国,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进行现地勘察,当看到黄河之水时,想起老爸王翦的教导,“将军要有谋略,谋略……”
王贲率军堵坝引水向大梁。面对黄河之水奔流入大梁城,守城人束手无策。
三月后,土质城垣倒坍,魏王假投降被杀,魏国灭亡。
王贲巧取大梁,继承了王翦的谋略,将秦军损失降到最小。

第四战,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打。灭楚。
秦王嬴政挥剑伐楚,到了秦灭六国的关键时刻!
在伐楚之前,嬴政问各武将:“灭楚要用多少兵力?
王翦说:至少六十万人。

少壮派的李信却说:二十万就够了!
嬴政说:王将军老了!
于是,李信带兵伐楚。结果,项燕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使秦军大败而归。
秦王嬴政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登王翦家门,道歉拜将。
王翦坚持说自己有病,不能当大将。
嬴政就跟他打哈哈:行了行了,你别推辞了,就这么定了!
王翦说:要是一定要用我的话,那就必须要六十万人。
嬴政咬咬牙说:六十万就六十万。
于是王翦率领秦军六十万伐楚。
嬴政亲自给他送行,一直送到灞上。王翦却趁机说:请大王你赏赐一些田地宅子给我呗!
嬴政说:你只管去打仗吧,还怕会穷吗?
王翦笑说:我们这些将领就算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趁着大王还喜欢我的时候,要些赏赐,也就是为子孙们打算而已。
嬴政哈哈大笑,答应了他。
等到王翦的大军到达武关的时候,又停下来派人回去,向嬴政请求赏赐。
王贲看不懂,就问:“老爸,我们是为了大秦统一天下,老这么要钱,是不是有点过份了?
王翦:“嗯!
一会儿,王翦问儿子:“以后,是富好?是贵好?还是富贵好?
王贲:“富贵好!
王翦却说:“你我命在,才是好!
随后,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秦王为何一再亲自送我们?我们把秦国家底都带来了,秦王在盼望我们早点灭楚的同时,更怕我们造反。所以我要用贪得无厌的假象,消除秦王的疑惧。这样,我们才能平安,也才能真正做到秦王不来干涉我们的军事行动。

王翦洞悉人性,且行事稳当,所以他打仗几乎不犯错误。这次同样,按照上次李信的进军路线,到达平舆后,就安营扎寨,坚守不出。当然,细作是少不了的,王翦要仔细了解项燕的动作,以做到算无遗策。
楚王将楚国全部兵力都交给项燕,他有理由相信,项燕能打败李信,就同样可以打败王翦。
项燕作为一位名将,头脑亦非常冷静。李信伐楚的时候,项燕采用的是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战术。
这个战术是非常正确的。
既然是成功的,就不需要再变了,项燕仍想采用“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战术,可是这次对手变了,是王翦。
王翦不像李信那样急于求成,和项燕就开始耗上了。
说白了,王翦的战略构想,就是拿超大规模的兵力逼着你调动出全国的有生力量进行抵抗,但我却不跟你打,就跟你耗下去,先拼国力,等你承受不起时,再发动致命一击。
秦楚两军就这样相持了近一年,楚军既不包抄,也不能诱敌深入。
秦王看到王翦派来要钱的信使,心态平和,愈加信任之。
而楚王看到项燕不出兵打秦军,却是心急如焚。史书记载说:楚王认项燕为怯,数遣使催促其出战。

项燕出奇计诱敌,王翦不上钩;项燕想和对方一样僵持防守,楚国却耗不起,国君都开始催你速战速决了。这就让项燕感到非常绝望。

无奈之下,耗不起的项燕最终还是决定改变战术,后撤调整部署,希望秦军能因此有所调动,露出些许破绽。
高手过招,都在努力寻找可给对方致命一击的破绽呢!结果就是,项燕没能诱使对方露出破绽,反而让对方先发现了楚军的破绽。

就在楚军往东后撤,到达涡河,正在渡河之际,紧紧咬在楚军后面的王翦发现机会来了,迅速下令发起了总攻击!
两军一交战,楚军阵型混乱,大败。
项燕被杀,楚军溃散。
楚国的正规军就这样战败了,楚国的防线宣告瓦解。
王翦自己亲自率主力拿下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楚国灭亡后,王翦立刻交出兵权。这次,无论秦王怎么劝,他都坚持彻底隐退,坚决地告老还乡。
作为与白起、李牧、廉颇齐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唯一一个功成名就后还得以善终的,这与他的知进退有莫大的关系。
接下来是他儿子王贲的收尾表演——老子已隐退,儿子接棒行,既不功高盖主,还可立不世之功。说王翦真是只老狐狸,亦不为过!

第五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灭齐!
王贲带军东进攻齐国,齐国深受秦国远交近攻之策的影响数十年,不问世事已多年。
赵国长平断粮时,向齐国求救,齐王不许。
燕、赵灭亡时,齐不出一兵一卒。
当秦军攻打齐国时,竟无人抵抗,齐相后胜劝齐王建献城投降。
秦军诈诱齐王建说,如果投降将得到五百里封地。
齐王居然信了。

王贲一封信,齐王就投降,齐国灭亡。
秦王不食言,给齐王五百里封地。但封地都是荒僻的树林,且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最后被活活饿死。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用兵最高境界,王贲实现了,验证了《孙子兵法》是多么正确,用孙武子自己的国家来检验,是不是很巧合?
王贲亦同父亲王翦一样,勇于急流勇退。

王贲最后一次出现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亦即秦国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第一次全国巡游时,当时王贲在随行之中,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之后便像消失了一般,没了消息。
可能,亦像其父一样,以隐退为由,把军队要职传给了儿子王离。自此,王离成为大秦长城边军蒙恬的副手。秦始皇死后,蒙恬被逼死,长城军便由王离统领。
只是可惜的是,没有经过多少大阵仗的王离,巨鹿一战,最终输给了霸王项羽。

随着长城军的消失,王离也不知所踪。世人知道,历史上著名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都尊王翦为始祖。

End .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在看  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