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长大

 此时有声也无声 2019-08-30

周末,跟一个朋友聊天,期间聊起了孩子上兴趣班的事情

朋友说,兴趣班都是孩子自己选的,对哪个感兴趣就报名哪个,这方便完全听孩子的意见,总共报了三个兴趣班,分别是画画、小提琴、舞蹈。

然后又说上了2、3次的小提琴,孩子发现不喜欢了,就不想去了。

朋友问我,是应该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还是继续学小提琴,他不喜欢在这方面逼孩子去学,认为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学起来才会价值。

在我看来,朋友可能过度放纵了孩子的”兴趣“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帮助孩子认清喜欢的事

孩子对陌生的事情有兴趣,这是孩子的本能反应,因为孩子对任何看似美好的事物都充满着兴趣,但是当孩子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的同时,可能就会把兴趣课当成了负担,其他的东西同样会吸引他。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出现了问题,让孩子独自做选择本身就是家长的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因为孩子可能只看到了事情表面,报哪个兴趣班跟买哪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父母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去认清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事情,告诉孩子选择一件事的背后需要自己去做什么,让孩子有个基本认识。

坚持也许比喜欢更重要

如果遇到孩子不喜欢了、不敢兴趣了,就听从孩子的放弃某件事,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有种 这件事我不喜欢就不用做了的想法。

孩子稍微遇到些挫折,肯能就会打退堂鼓,相比于喜欢,培养孩子坚持更为重要。

如果问一个小学生喜欢不喜欢上学,应该会有很多学生回答”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上学,不听从孩子的心声,这其中就是家长的坚持,让孩子知道,虽然不喜欢,但还是要坚持上学,虽然不喜欢写作业,但还是要坚持写作业。

总结

教育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反人性的东西,

如果按照孩子的本能,任由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像提前埋下的地雷,总有一天会以悲剧收场。

逼迫孩子做孩子不喜欢的事情,强迫孩子去学习各种不喜欢的技能。

但技多不压身的道理,谁都清楚,只是有些父母选择忽视,觉得孩子喜欢更为重要,到头来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反倒埋怨起父母。

而有些父母选择实践,往往在孩子摇摆不定的时间里,就已经逼迫孩子掌握了技能。

所以,如果真为孩子好,父母就要心狠,适当的逼迫总比放纵来得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