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刘云早年画油画,后来转为中国画,他由西返中,在中西融合中探寻属于自己的现代山水语言。他特别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不论是对于湖湘山水的表现还是周游写生,他一方面强调直观感受,同时又对画面结构精心构造,在水墨与色彩的交融中释放出诗意的朦胧。楚山湘水、潇湘文脉,灵秀之气行走于笔端,浪漫与隽永耀然于纸上。这种自信来自于打破中西文化壁垒,以文化主体性态度主动吸取人类视觉文化精萃,融汇于自我心性的表达之中,这就是刘云所强调的对于宇宙与山川那种永恒且“静穆”的意境追求。 ——展览学术主持,周功华 刘 云 1957 年出生,湖南岳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六、七、八届理事、湖南省画院原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长城画院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创作活动及代表作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图鉴》等。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展并有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济南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2008 年受外交部的邀请主创21 米大型中国画《灵山秀水·梦江南》永久陈列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办公楼大使宴会厅,2012 年受外交部邀请创作大幅中国画作品《潇湘春晖图》永久陈列中国驻冰岛大使馆。2016 年外交部收藏中国画《夕阳无语山更静》并陈列于驻香港特派员公署。2017 年11 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灵山秀水—刘云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湖南省文联共同主办)。 出版有《刘云作品油画精选》 《刘云画集》《山水清音·刘云画集》《跨界·造境 刘云艺术档案》《云峰有约·刘云中国画作品集》《灵山秀水·刘云中国画作品集》等。 刘云 潇湘山水画创作要 “往外走”“求不同” 受访者:刘 云 访谈人:李辉武 记录人:薛 景 时 间:2018 年10 月15 日 地 点:湖南省画院
李辉武(以下简称李):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想与您探讨。第一个问题是湖湘文脉和当代潇湘山水创作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就是湖南当代山水画群体的特点,以及山水画创作与本土地理地貌的关系;第三您的作品里有很强的南派山水特点。与董源《潇湘图》里种平远山水,在意境和脉络上有没有某种内在联系? 刘 云(以下简称刘):什么是“湖湘文脉”,就是湖南人对自然、对宇宙的崇尚。湖湘文化很大一部分还是属于楚文化的范畴,像屈原的《九歌》、《山鬼》之类,描写的都是浪漫的巫骚意蕴。就历史的脉络来讲,书法有怀素、柳宗元、何绍基等;画家有易元吉、髡残等,他们成名并不是在湖南,但是与湖南有很多牵连。湖湘文化在近现代还孕育出了齐白石这样的大家。反观当代这一块,湖南山水画家没有很好的去寻找湖湘文脉的源头,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探索,反而脉络并不清晰。
李:您刚提到湖南人的性格深深影响湖南画家的创作状态。确实如此,湖南画家的作品和江浙画家的作品就有很大区别。 刘:对,湖南地域养成的湖南人的性格,这些也都是受湖湘文化影响的关系。像齐白石、黄永玉,湖南人的性格确实影响了他们的艺术创作的状态。湖南地域民俗民情,也是湖湘文化里一个很大的源头。这些原因促成了湖南画家的作品和江浙画家的作品区别很大。
李:您觉得本土山水画创作是什么样的状态? 刘:这要谈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站在本省范围来讲,在中国画里面,目前现阶段还是山水画的整体实力比较强。这几年湖南山水画在外面交流、展览比较多。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欣慰的点,就是当前的湖南山水画群体面貌的多样性还是值得称道的,就这个展览里的八位画家来讲,每位画家都有自身的面貌,存在差异性。我觉得正是因为这种面貌的出现,撑起了湖南山水画的现状,“一人一品”让外地人对湖南山水产生了一定的印象,这对湖南山水画的健康发展有很多好处。
刘:但是我们的山水画创作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放在全国山水画创作来看,整体性的影响力还不够,缺少一定的冲击力。全国范围内对潇湘山水有一定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不像其他地方(画派)有完整的风格的脉络。这与我们的宣传推介有很大的关系。 湖南山水画创作比较好的方面就是,湖南画家基本是以潇湘风貌为创作背景,恰恰是因为这种地域性的明确,在全国山水画创作范围内与其他地区存在不同,这就是我们的特点。而且湖南的山水画群体里还有一波领军的人物,并且每个人都有的独特的和潇湘风貌息息相关的面貌,体现了画家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李:建国以后,潇湘山水画创作的脉络清晰吗? 刘:我虽然觉得潇湘山水画历史传承不是很清晰,但建国以后有几代山水画家的脉络是很清晰的。建国初期,就有一批民国延续下来的山水画家,他们并没有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但是他们聚集在湖南的学校里等艺术机构,对湖南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印象,比如张一尊、段千湖、杨应修等比较有代表性。再就是一批从各个专业院校分配来湘的画家,比如曾晓浒、莫立唐、徐照海等。
刘:新中国成立后潇湘山水画的发展错失了几次机会。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的一批老画家举办了“写生采风万里行”,形成了一个新金陵的山水画创作群体。湖南没有好好组织。80 年代起,全国山水画的交流增多,湖南的山水画家却没有趁机走出去,又错失了一次机会。“单干”,没有形成团体,就是湖南山水画影响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2000年以后,湖南中青年山水画家开始异军突起。省画院、省美协和湖南师大美院等出现一批以山水画创作为主的画家,开始经常在全国性的山水画展览中露脸,这成为别人了解潇湘山水创作的窗口。我觉得现在湖南的山水画创作方面,还要聚集一群有志之士往外走。这个展览就很好,但只是一个起点,可以做成一个“八人展”的机制,逐步往外推。
李:您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策展人的意图是很贴近的,这次展览的八位画家,或多或少隐含的是湖南当代山水画的状态和问题,并且是湖南当代山水画创作和湖南当代美术创作之间的问题,请从这个角度谈谈您自己的创作,特别是去年北京中国美术馆您个展以后的感受? 刘:我们这八位参展画家,最可贵的就是都是表现潇湘风貌的山水画,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貌。这一点跟很多其他地域不同,他们是“趋同”,我们的是“求不同”。策展人的意图也是很明显,就是“求不同”。这八位画家目前也能代表潇湘山水画创作的整体面貌。
刘:去年展览(“灵山秀水·刘云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去年的作品里还是有很多不足,已经不符合我内心的要求了。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要多出去做展览,多交流,在展览交流的碰撞中得到启发,引起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可能对你的艺术创作带来质的转变。优秀的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要寻找新的东西,原创的东西,就始终需要一种很饱满、很有激情的“推进液”,这是艺术创作中的源源不断的养料。 我从油画到中国画,特别是近年的作品,虽然材料变了、绘画的表现方式也变了,但实际上画面里的一个东西始终没变,就是作品对“静穆”的追求,这个是我对自然、对宇宙的个人认识和表述。 冯远先生说我现在是创立了一种“新山水”。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要求有某种艺术风格或者图式出现,这是从我的骨子里自然而然的脱颖出来的。从2004年开始,从彩墨、水墨,后来又学习宋画,再学习重彩,我没有一个预先设定,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心境,像冥冥之中有什么牵引着我往前走。将去年的作品和今年的作品放在一起就有很大的区别,今年的作品实际上从内涵和表现上都趋于纯粹,色彩提纯了,对墨的运用也更加丰富了。
青山幽远之十二 96cm×1800cm 宣纸设色 2019 年
道 南 正 脉 当代潇湘山水八家 开 幕 式 2019年7月20日(周六)下午3:00 展览时间 2019年7月20日至31日 展览地点 湖南省画院美术馆 指导单位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 乐沃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江右堂陶瓷艺术馆) 承办单位 逸点艺术机构 学术主持 周功华 / 李辉武 策 展 人 刘 晨 湖南省画院美术馆 展厅开放:9:30——16:30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69号 公交路线:150、112、203、3路 在“省展览馆”站下车 地图指引:如图A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