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各种心理疾病走进了我们的世界。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一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失眠 34 天后选择了跳河,引起极大风波,被救起后被诊断为抑郁症。 那句撕心裂肺的 “我没法好好说,我就是想要逃离你”,让人心疼不已。 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痛苦或许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被理解,特别是不被家人所理解。 最近,大叔在后台收到了一位读者的消息,她跟我们讲起了自己身边的一位亲人,自患病以来不被理解的经历。 比起电视剧,现实中有血有肉的故事,更让我为之动容。这位亲人名为俞俞(化名),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们对她进行了访谈,记录下了她的故事。 这也是「心理 0 时差」的新栏目 ——《人心观察室》的第一期,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些鲜活的内心故事,看见更真实的自己。 01 “我患上了不被理解的疾病” 俞俞已经休学两年了。 两年前,她突然 “犯病”、失踪并且尝试自杀。 家人在八天后才找到她,回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医院检查出了抑郁症。 之前她的父母,包括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生病了。后来,她们又辗转求医去了很多医院,最终在一家医院住院观察两个月左右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而非抑郁症。
在一开始,俞俞是基本没有躁狂状态的,更多的是抑郁、嗜睡、失眠、长时间沉溺在幻想世界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也不说话,基本没有情绪波动。 后来,躁狂的状态出现了。那个时候,她开朗了很多,十分想外出,跟人交流多了起来,但有时会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兴奋状态,自残、自杀倾向因此加重,容易受刺激,以及更加容易犯病。 爸妈对她的症状几乎没什么兴趣,那段时间给她最大帮助的,是舅舅。 舅舅提供了财力的支持,帮她找医院,处理学校方面的事务。并带着俞俞尝试各种治疗方式,例如药物治疗,还有脑电、电针、心理咨询、电疗等等(常规的电击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舅舅以前会跟我谈心,不过现在可能也对我有些失望了”,俞俞说。
对她伤害最大的,是父母的不理解,特别是父亲。 “他可能没耐心了吧,他觉得自己做出改变了,但其实只好了一小段时间,之后是变本加厉。所以他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我却还没有好,很生气也很无奈。他可能本来就不太喜欢我”,俞俞有些无奈地说道。 现在,一有人接近俞俞,她就条件反射地躲开或者攻击、生理上恶心到想吐。其实,俞俞在前段时间通过心理咨询比以前好多了,但现在跟父亲的关系,让一切比以前还要糟糕了…… 父母一直说的就是,希望她忘记过去,赶快好起来,赶快好起来。 父亲还会经常说一些难听的话:“你怎么得了这个病,还不是你自己作的,花了我们这么多钱还不快点儿好起来,还把错都推到大人身上。 什么童年,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怎么你就不行!我们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多年还有错啦?你就是个没良心的玩意儿,白眼狼!” 听到这大叔想到,普通人或许真的无法理解,每天都要耗费全部的力气努力活下去、在生死边缘死死挣扎,是什么感觉吧。 而且实际上,俞俞的童年并不美好,甚至是充满黑暗的。 02 黑暗的童年,遍布苦楚 6 岁以前,俞俞基本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一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也只喝了一个月的母乳,之后一直喝的奶粉。刚到父母身边时,他们对俞俞还是很好的,但是后来有了妹妹,父母好像就没有那么喜欢她了。 “从三年级开始,我爸爸开始打我,因为我吃饭慢、数学成绩不好”。 “我现在很怕黑,晚上必须开着灯,不敢独自乘住电梯,因为我小时候经常被关小黑屋或者门外,一般是两个小时以上。还有,我恐惧尖锐的东西,因为我爸爸在我小时候拿带着钉子的棍子打我,我很恐惧”。 那一段时间,俞俞对外界基本没有什么关注,特别是人和关系,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 她说起了一段自己在童年期的 “特别经历”: “我在对世界认知还不完全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一直认为那个世界才是我生活的地方。但是直到我 12 岁时,我才从别人的行为和对我说的话中,意识到我可能一直搞错了。 于是我努力去回归现实,有段时间我很焦虑,于是寻求各种方法寻求刺激感,但是无论我用多少办法,甚至故意激怒爸爸打我,但始终都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了多少真切感。我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都感觉不到真实。 我对那个世界的感情比这个世界更深。我有自杀的想法和举动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个。我无法在一个感受不到真实的地方生存以及生活下去。并且我内心有强烈的渴望去那个世界。咨询老师说那可能是幼年的我幻想出来的。”
好在如今俞俞和妈妈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改善,家里其他的亲人也给了她很多帮助与支持。 除了寻求心理治疗等,俞俞自己也经常会做一些事情,来调节情绪。比如看一些书、听歌、画些小画、观察植物和动物、每年冬天的时候她还会种一盆水仙…… 俞俞说自己看了很多书,几百本那种。她也会记录自己的一些经历,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作画、画下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这些做法都富有强大的疗愈功能。 她对外界仍然不是太敏感,现在能吸引她注意力的大多数还是花草、动物之类的。她特别喜爱种满花花草草的园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自己可以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 最后,大叔问俞俞,是否有一些话,特别想对大家说。 俞俞说,对那些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一定要坚持按时吃药,好好爱自己,尽量去看些自己喜欢的、美好的事物。顺其自然,尽己所能吧。”
“同时,我也希望有一天,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病。不会觉得自己自卑、低人一等,可以正大光明地站在阳光下。人们不会嘲笑、不屑、怜悯,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见不了光”。 大叔想,这可能是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最为期待的事情吧。 俞俞还说:“我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告知身边的人我到底怎么了,都是含糊地说我身体不太舒服之类的,毕竟在大众的认知里我得的就是精神病,谁也不想让别人说自己家孩子有精神病。” “我从来没有和以前的同学联系过。我没有任何朋友,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感觉很自卑,好像我低人一等,但是明明以前不论在学校还是亲友面前我都是最优秀的,是被众人称赞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这个病让我失去了太多,我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成。” “我知道他们想保护我,学校怕我出事要负责任也很正常。但是我就是觉得很悲哀,明明我生病了,我不舒服。为什么其他的病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而我就只能遮遮掩掩,难受的时候也要躲起来不被人发现,好像我很见不了光似的。” 听到这,大叔感到很心疼。是啊,为什么? 03 关于精神障碍,我们知道的太少、误解的太多 1. 不知道什么是精神障碍 根据我国最新的一项包含 32 552 人的调查数据中,有 16.6% 的人在一生当中患过某种精神障碍,有 9.3% 的人在过去的一年内被诊断为精神障碍。[4] 过去的几十年内,我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不断攀升,较为常见的包括焦虑障碍与心境障碍(心情出现变化,例如抑郁或躁狂)。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大众多数还是都无法准确地察觉、识别身边的人生病了。 就像俞俞和她的家人一样,在她出现重大危机之前,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可能是患上了某种精神障碍。 一般来说,精神障碍的早期特征是思维、情绪或行为出现紊乱。在多数情况中,这些症状会让人感到痛苦,并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精神障碍患者或其身边的人可以注意到的一些症状,包括:[1]
04 身边人患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父母如何爱孩子?)
05 写在最后
![]() ![]() - The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