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西札記\克萊斯勒的任性與幽默\李 夢

 youxianlaozhe 2019-08-30

  圖: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作者供圖

  

  前兩篇專欄文章中,筆者與各位分享了二十世紀小提琴界「雙璧」海菲茨與奧伊斯特拉赫的故事,而這兩位性情與演奏風格截然不同的著名音樂家,竟不約而同地對同一位前輩表現出至高的敬仰及崇拜:海菲茨將此人視作「偶像」,聲稱自己年輕時「曾極力模仿他的演奏風格」;奧伊斯特拉赫亦曾在日記中寫道,當年聆聽這位前輩的現場音樂會如何給自己留下「永遠無法磨滅的印象」。這人便是美籍奧地利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一八七五至一九六二)。

  克萊斯勒可說是為小提琴而生的人:七歲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教他樂理的老師是鼎鼎有名的作曲家布魯克納。兩年後,他獲得維也納音樂學院大賽金獎,隨即前往巴黎音樂學院深造,跟隨小提琴名師馬薩學藝。馬薩名下不乏天資卓著的學生,包括技巧高超的、以「魔鬼跳弓」聞名的維尼奧夫斯基,但克萊斯勒的醫生父親某次接到馬薩的親筆信,信中說「小弗里茨是我最得意的門生」。

  值得一提的是,克萊斯勒本人最推崇的小提琴家竟是維尼奧夫斯基。他曾與一位朋友談起五歲時的自己如何在聽到維尼奧夫斯基現場音樂演出後被深深震撼,以至於立志要成為一名小提琴家,然而,這故事與克萊斯勒時常提及的那些音樂軼事一樣難辨真假,因為他五歲那年正是這位波蘭音樂前輩去世的年份。

  克萊斯勒雖說因為精湛琴技和作曲技巧而被當時的樂迷乃至一眾音樂家視作偶像,他本人卻並不是高冷的藝術家,正相反,他總是以幽默、隨性又健談的形象示人,喜歡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甚至撒撒小謊。在他還不是那麼出名的時候,克萊斯勒時常在巡迴音樂會上演出自己創作的作品,卻謊稱是他從偏遠修道院或是老宅中發現的十八世紀某位少為人知作曲家被遺忘的作品。雖說如今這些作品如《愛的喜悅》和《愛的悲傷》等已然成為演奏家常演常新的可愛小曲,但當時這些假充與謊言確實為這位不拘小節的小提琴家惹來不少麻煩,後來終能得到樂迷的諒解,恐怕還得歸因於他太過高超和炫目的琴技。再想想傳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果不是因為琴藝實在高超,又有哪位觀眾能忍受他演奏時搖晃的站姿和動輒翻白眼的古怪表情呢?

  克萊斯勒手指靈巧,尤其擅長揉弦,其奏出的顫音被稱為「魔鬼顫音」,足以讓那些天資平平的演奏者羨慕甚至嫉妒。每每我聆聽他在一九三○年代演奏《愛的憂傷》現場錄音,總能從旋律轉折與音色濃淡中聽出鬼馬俏皮的味道,與克萊斯勒本人的任性率直性情對照,格外惹人會心微笑。

  克萊斯勒與當時不少音樂家私交甚篤,也時常與好友合作音樂:他曾自告奮勇為十一歲的海菲茨擔任鋼琴伴奏,也曾與鋼琴家兼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合作二重奏。克萊斯勒不喜歡排練,又偏愛背譜演奏與即興發揮,這讓行事嚴謹的同伴很是頭痛。據說某次兩人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合作音樂會,奏到一半,克萊斯勒竟然忘譜,悄聲問拉赫曼尼諾夫:「我們在哪裏呢?」拉赫也是絲毫不給好友留情面,不慌不忙地回一句:「我們在哪裏?我們這不是在卡內基音樂廳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