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真君

 丁镛 2019-08-30


        梅真君,号融融堂主,出生于浙江天台,就职于绍兴市柯桥区文联。1980年毕业于台州师范,1984年进修于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讲习班和中国美术学院西画专业,1985年~1986年全日制进修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卓鹤君山水画工作室创研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委,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浙江开明画院画师,浙江天目书画院创作室主任,越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绍兴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政协山阴书画院副秘书长,绍兴市柯桥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台山书画院画师,绍兴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绍兴县第九、十届政协委员,民进会员。2015年出版——梅真君画集。

文/卓鹤君(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山水画家)

       在首届山水创研班的画家中,梅真君的自信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生于天台,长于天台,这是天台山给于他山水画创作时得天独厚的精神食粮。

天台山素有“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之称,是一处世所罕有的名山。其山体雄峻,飞瀑流泉,古木参天,美仑美奂的景致随处可见,石梁、铜壶、华顶、赤城、百丈、琼台、十里铁甲笼、寒山湖……即是其中精华。早在一千六百年以前,东晋孙绰所作长赋《登天台山赋》,已将此山淋漓尽致地咏赞:“天台山盖山岳之神秀也,涉海则有万丈蓬莱,登山则有四明天台,皆元圣之所游化,仙灵之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而散布在天台山巅溪畔的座座寺院,更是一个个不容疏漏的画点:国清寺、智者塔院、高明寺、方广寺、华顶寺、万年寺……各自皆有来历,各有特点。如此一座天台山,自然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画家为之吟咏描绘。他们被天台山水气象所惊懾,笔下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不同凡物,极度的赞美甚至到了语空辞尽仍不罢休的程度。

       梅真君画的山水,远看时会被它的先声夺人的磅礴气势所吸引,近观时所受到的共鸣和振撼更多的来自作品所依托的深刻地精神内涵,待到反复谛视,个中三味自心间汨汨流出……。他的山水画根植于东方本土文化和美学思想,受着儒释道的影响。他将山石树木的阳刚稳健于水乡桑田的阴性柔情巧妙结合刚柔相济,造就了豪情于逸韵并蓄,雄浑于恬淡相兼的品格特征和审美风格。

        画如其人,艺术是人生的写照。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了画家蹒跚的脚步和曲折的人生历程。为了追求人生和艺术的理想,漂泊异乡倍受奔波之苦。烦恼、焦灼、挣扎、冲撞……多少的人生感悟郁积在胸,然一味地主观情绪宣泄决不是艺术的高境界。于是他一面逐渐从大量的积累中开掘自身的艺术母体和绘画语言,一面追寻自己的个人感受与当代人普遍生活情趣和生存状态的共同点。面对自然的山水,他抉择、截取、然后重新经营组合,同时将主观感受艺术思想溶入、提炼、升华、物化成某些心象和个性化的符号。此时创造的山水之境不独有视觉美的享受,更有“天人合一”的东方神韵。

        作品《石梁写生》、《赤城山》、《白云庵》、《龙穿峡》、《国清寺》《高明寺》等作品。他化景为情,画面苍茫浑厚、大胆自信、用笔起承转合、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虚实相生,皴擦点染、枯润浓淡无不渗透着对山水情感的全身倾注。其创作时心态平和淡定,意境悠远绵长。无怪乎当年著名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赞其画:“法尽理无尽,理尽法又生,画法原无限,至法天地情。”在中国美术学院卓班学习期间,对他重新研习宋元明清山水给予他的启示,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再认识和发扬有了新的启迪,为他结合万余幅写生素材,创作了不少值得赞可的山水画作品。今天汇聚一集,于同仁雅正。同时,为他实现人生的一个美好之梦而幸慰、愉悦。

       《梅真君画集》的出版,也是对其卓班创研过程的一次检验。我相信,他经过天台山大自然的熏陶和佛道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对山水画的创作会越来越有体悟,作品也会越来越精彩。我期待着!

2015年春于中国美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