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风采:税清静‖卷舒开合任天真——李显波花鸟画初探

 摩羯天尘 2019-08-30
原创: 税清静 一枚菩提叶 2016-06-18
人物风采


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显波花鸟画初探

 

文|税清静

 

 

前不久参加成都市武侯区文联组织的文学艺术家重走长征路采风活动,得以结识李显波等一批文学艺术家,倍感荣幸,遵嘱为显波先生作品写上几句话。

 

李显波,百度会跳出数万条关联,他出生于1965年,都江堰人,少年习画,深入学习传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勤奋好学、博采众长,广涉各派名家,是近年来活跃在画坛的实力派画家,云云。头衔有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少城诗书画院院士、四川省长江画院副院长、特邀驻成都浓园艺术机构画家等等一大堆。



李显波近照

 

数年前我还在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跑龙套时就知道成都浓园,但因种种原因,一直还没去过浓园,我知道,在他这个年龄受都江堰地域局限,要入驻浓园,那他一定得有真功夫真水平!五天的重走长征路赤水之行,让我们一行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相互之间也增强了了解和信任,随行的武侯区作协常务副主席、文联秘书长彭文春也一个劲地介绍显波的艺术成就,仅管如此,为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李显波其人其画,我还是找机会去了我一直敬仰的浓园艺术村。其实,我家也有一位亲人是画家,而且是全国顶尖的画家——我的表哥敬庭尧,我分别去过他北京、拉萨和成都的工作室,也常混迹于他的画家圈,没吃过猪肉也算见过猪走。当我走进了浓园翠竹掩映的AF23号李显波工作室时,顿时感到无比震憾:花团锦簇,一阵阵暗香浮动、一群群小鸟扑面而来、一条条鱼儿在荷下自由地嬉戏,荔枝红了、枇杷黄了、葡萄熟了,鸟叫虫鸣、奋力游动的小蝌蚪就要找到妈妈了……



雨洗枇杷鲜

 

现代中国花鸟画是在承传并变革古代花鸟画的矛盾运动中生发的。从承传的一面讲,李显波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清末技法、样相的简单延续,而是继承了整个古代中国画、古代花鸟画的美学传统。明清二季,文人花鸟画成为主潮,院体画、工丽派走向式微。文人画重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弱化了造型的写实性、精微性及色彩的丰富性,强化了艺术的主观性、表现性、抽象性、书写性、随机性,强化了文思和多样艺术的综合性,强化了水墨语汇的纯正性。



清音

 

李显波出身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画,刻苦自学。曾师承雷启厚,取法其上,颇得师爷大画家董寿平先生遗风,跟师爷一样,李显波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笔下花鸟荷花极具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那日夕阳西下,我们采风团一行在泸州叙永县酒足饭饱后,来到先市中学三楼美术教室,因陋就简,在临时拼搭的几张课桌上,李显波胸有成竹,只见他目视面前宣纸片刻,饱蘸墨汁,一笔落下便笔走龙蛇,因势利导,自然法成,不被条件束缚,尽抒胸意,几笔下来便一气呵成,一幅《荷花》瞬间天成展现于众人眼前,博得了阵阵喝彩。



李显波为先市中学现场留墨《荷花》

 

作为画家,每个人都期望无为地自自然然地生息,然而艺术并不生存在真空里,花鸟画作为文化子系统的一个细科时时受到大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这个世纪里,给予艺术以重大影响的首先是政治的变革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的革命,另一社会文化因素是西学的冲击。西方文化不仅使整个中国美术形成了中西美术并存的格局,也为中国画融合西画的新派创造了机遇。由于写实主义的提倡,使重视物性、物理的宋代院体画展现了隔代复兴的希望。这种情势使文人花鸟画受到压抑,也间接地受到触动。西学的冲击只是使中国画坛丰富了营养,丰富了品类,使花鸟画多了一条融合西法的渠道。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审美基础的花鸟画并没有被全盘西化论摧垮,却在“物竞天择”中显示出不老的生命力。传统的中国中心论已被现实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只会刺激东方文化的自强信念。经过一个世纪的反省,我们悟到了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的可贵,也悟到了开放的全球意识的必要,中国花鸟画将在创造性转换中寻求其现代品格。中国花鸟画的这种创造性拓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需要,也是以其独特性丰富世界文化之需要。李显波曾经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他在探索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上走出了新路。他将丰富的生活积淀转化为对绘画的无限激情,其作品表现严谨中透出浪漫,写实中散发飘逸。无论是宏篇巨作还是斗方小品,将瞬间的笔墨变化与感情全部融入其中,在笔墨的挥洒中将创作的内在感情跃然纸上,无不给人以生动而又鲜活的美的感受。



春意

 

徐悲鸿对古代花鸟画评价最高,他认为“造诣确为古今世界第一位者,首推花鸟”,“画中最美之品为花鸟”,花鸟画是“世界艺术园地里,一株特别甜美的果树”。所以,他主张“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复兴中国画和中国花鸟画。李显于20126月出版了一本画册《李显波花鸟画集》,该册收集了《谁能有此口福》等30余幅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充分反映出显波先生对西画塑形技巧和解剖、透视学的精深把握,对“写实”与“写意”取辩证观,以西画体面关系与中国画笔墨相结合描绘出的瓜果花鸟鱼虫,在情思和艺术表现层面上展现了相当成熟的表现。



夏凉

 

花鸟画家的审美及主客观意识,不仅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更具花鸟画艺术的特殊性。梁启超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这确与“三界惟心”的佛教思想一脉相承。但从他下文所举的有关花鸟诗句来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同一黄昏也,而一为欢憨,一为愁惨,其境绝异。“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一桃花也,而一为清净,一为爱恋,其境绝异……他的结论虽是“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的唯心学说,但却道出了百、千、亿人感触同一自然必有百、千、亿种“乃至无量数”心境的艺术哲理。在共性意识压倒一切的文化环境里,花鸟画家缺少的正是这种人各为一的心。



俏立一枝诗意浓

 

李显波也曾投师于当代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秦天柱先生门下,深刻领略秦先生“有感而发,借物传情”之主张。李显波绘画作品追求意境,讲究构成,奔放而不粗犷,精微而不拘谨。画面清新淡雅,疏朗空灵,有诗一般的意蕴,表现出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高超境界。



俏立一枝诗意浓 

 

李显波的作品,除了空灵的花草与神采飞扬的鸟儿让我难以忘怀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那一抹抹的墨荷。荷花,又名芙蕖,亦称水芙蓉。荷花的翠叶如盖,花大梗长,肥硕丰盈。“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对荷花的最恰当的赞美。所以,荷花以其潇洒、高洁为人们所喜爱。荷花以白色、粉红为多见。白荷洁白无瑕,亭亭玉立,多为复瓣,环生于莲蓬底部,花芯密集于莲蓬周围,写意画法有没骨、双勾、点勾筋及勾填等法。李显波喜欢画荷,平时处处留心荷花的图案,细心揣摩,他的工作室里,亦插有莲蓬朵朵,或立于枯枝,或卧于玉盘,时时观赏,日日把玩,作画时,他以大号提笔,饱蘸浓墨,侧笔铺锋,腹根着纸,从左至右写出荷花的前部,再用余墨向内画出荷叶的其它部位。此外,他用笔根淡墨接写内侧,墨色外重内淡,笔势归心,呈环状,并留出叶心空白,调清水将墨晕淡,以同样笔法写出左右侧的淡叶。然后,他再用中号画笔调淡墨,毫侧略吮重墨,由上向下、实起虚收,勾写荷花的前几片花瓣顺即勾写后面的花瓣及上侧的花苞,画面疏密有致,瓣口归心,笔端着重墨,中锋枯笔拖写花、花苞及叶的干,点写刺点,换小白云笔勾写花心莲蓬,取小号狼毫,调墨紫点写花芯,用中号兼毫调淡墨,点写叶下苔,被写叶筋,取书画笔着焦墨,中锋加写数叶劲草,行笔流畅,取风动势,着色或青、或红、或粉,或一蜻蜓点水,或两尾红锦游弋,或一黄雀高歌,或一双水鸟对嬉水......意境空灵,余味无穷,栩栩如生,自如奔放,墨色浓淡不失情趣,层次变化更有生气。



晨露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仅以李商隐《赠荷花》为结束语,衷心希望显波先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