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对岸合欢树 2019-08-30

我怎样临写《祭侄稿》/吴振立

《祭侄稿》》系颜真卿追记从侄季明的文章草稿,是作者在满怀国仇家恨的悲愤之下一气呵成的。正因为是底稿,故用笔苍率郁勃、不经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境界。在历史上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以一得之见,谈一点临习的粗浅体会。

面对这艺术性高、难度大的法帖,我首先从把握作品的整体抒情气氛上着手。通过反复看帖,使自己沉浸于作品的气息之中,尽情感受其强烈的艺术魅力,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不是一开始就动笔临写的。

第二步是在熟读全帖的基础上,逐句逐字地审视作品,找出其中最为动人之所在,进而揣摩、品味。对写得特别精采的字乃至点画,均逐一剖析。在此基础上,我才开始动笔临写。《书谱》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理解“似”当在“似与不似”之间,重要的是获其神采,得其气息,这才称得上真正的'精”。

临写中,我深感用笔难度最大。《祭侄稿》笔力遒劲、苍润雄沉,线条显得特别有厚度。我选用不太大而锋稍长的羊毫笔,以原帖大小临习,使二至三分笔,多用圆笔藏锋、行笔时以实为主。临写中我视《祭侄稿》本身之节奏控制快慢,当然不宜过缓,因为迟疑会导致“失势”。要把握好提按顿整中的力度、速度和自然形成的“笔触”,力求“沉着痛快”。以上这些在帖中的“覆”、“父”、“受”等字末笔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从“戊”、“每”、“郡”、“陷”等字上看,运笔的幅度似乎应稍大一些,故最好能悬腕,这样方有“挥洒”的意味191祭侄稿虽以圆笔中锋为主,但并非不用侧锋,认真审视“州”、'何”等字就会发现侧锋的妙用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产生了多么令人兴奋的对比。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记得陆维钊先生在《论书法》一文中就字的结体谈到:“其结构若无错综俯仰,即无姿态”。细细品味帖中的字,确是各具姿态的。比如:“作郡”二字之开合,疏密変化便跃然纸上;“何图”之俯仰(“图”字上“ロ”俯,而下“国点仰)等。此外,在写“”、“卿”“挺”、“犯”等字时,笔画之间的引带要自然,因势而作自然的回环多彷佛是精采的剑术表演。

《祭侄文稿》在章法上的艺术效果是不同凡响的,它赋于整个作品以诗的情调“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透过这“满纸烟云”,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在博动。无论是线条的粗细曲伸、结字的俯仰欹正,还是墨色的枯湿浓淡行笔的峻涩迟速以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都随着作者的心潮起伏而自然展现。我想:在临写的实践中研究并逐步领会这些,对于今后我们在右书创作中怎样做到“以情命笔”将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吴振立:我怎样临写《祭侄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