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节 补坎益离丹

 逸农农 2019-08-30

第五节 补坎益离丹

补坎益离丹(《医法圆通》)

附子24g,桂心24g,蛤粉15g,炙甘草12g,生姜5片。

此方乃郑钦安所拟,主要用治心阳不足之证。郑氏解曰:“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方用附、桂之大辛大热为君,以补坎中之真阳。复取蛤粉之咸以补肾,肾得补而阳有所依,自然合一矣。况又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余意心血不足与心阳不足,皆宜专在下求之,何也?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也。真火旺则君火自旺,心阳不足自可愈;真气升则真水亦升,心血不足亦能疗”。由此可见,郑氏之重阳气主要是重少阴肾中之阳。他称“此方功用最多,凡一切阳虚诸症,皆能奏功,不独此耳”。

另外吴佩衡制有坎离丹一方,与补坎益离丹大同小异。

附片60g,肉桂15g,蛤粉12g,炙甘草9g,龙眼肉24g,生姜24g。

据称“治心病不安等症,效果极好”。与补坎益离丹比较,主要多龙眼肉一味,剂量亦较重。

1.心悸(心房纤颤)——唐步祺治案

李某,男,60岁。心慌不安,面容苍白无神,声音细小,两脚浮肿。特别怕冷,虽暑热炎天,两足亦冰凉。口干口苦,咽喉干燥,口中无津液,但不思饮水,脉浮数。西医诊断为心房颤动。脉搏120次/分,动则气喘,舌质淡红,苔白滑。乃师法郑氏补坎益离丹。

附子24g,桂心24g,蛤粉15g,炙甘草12g,生姜5片。

连服5剂,自觉咽喉干燥减轻,口中微有津液,无其他不良反应。其后附子用量逐渐增加至每剂200克,连续服20剂,自觉精神好转,两脚浮肿消,不复畏寒,口中津液多,已不觉口干口苦,脉搏稳定在每分钟95~100次。继服用原方加补肾药物如蛤蚧、砂仁、益智、补骨脂、仙茅、黄芪、人参等,又服20剂,脉搏每分钟85~90次,其他症状消失而告愈。

原按:此方重用附子以补真阳,桂心以通心阳,真火旺则君火自旺。又肾为水脏,真火上升,真水亦随之上升以交于心,水既上升,又必下降。复取蛤粉之咸以补肾阴,肾得补而阳有所附,自然合一矣。况又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故曰“中也者,调和上下之枢机也”。此方药品虽少,而三气同调,心肾相交,水火互济,故治之而愈。

2.心悸(心房纤颤)——傅文录治案

王某,女,62岁,农民。心慌、气短,胸闷乏力3年余,曾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长期服用中西药物,情况时好时坏,未见明显改善。近时进行性加剧。心电图报告:心房纤颤、心肌缺血,心率165次/分。现症见心慌,气短,胸闷,乏困无力,动则尤甚,面色黯黑,畏寒肢冷,双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属心阳虚衰,虚阳上越。治宜温阳潜镇。方用郑氏补坎益离丹化裁。

肉桂10g,制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红参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后,情况明显改善,体力明显恢复,畏寒肢冷减轻,心率65次/分,律齐。原方再服3剂,病愈大半。后服附子理中丸巩固治疗。

原按:心房纤颤是比较顽固的心律失常,其特征表现在心房与心室的跳动不一致,即脉搏慢而心率快,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滑,一派心肾阳虚表现。治用郑钦安先生创制的补坎益离丹化裁。补坎者,补肾阳也;益离者,益心火也。“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同时佐以龙、牡,心肾火旺,肾阳得潜,心病自然得愈也。

3.心悸(心动过缓)——傅文录治案

孔某,女,57岁,退休职工。患病窦综合征,经治数年未能缓解,近几年更年期停经,病情加剧。曾求治于各级医院,未有显著改善。心电图报告:心率45次/分钟。现症见心悸胸闷,畏寒肢冷,时有烘热汗出,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气短懒言,不耐劳作,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证属心肾阳亏,虚阳上越。治宜温肾助心,镇潜活血。方用郑钦安补坎益离丹加减。

附子30g(先煎2小时),肉桂10g,炙甘草10g,红参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三七10g,灵磁石30g,紫石英30g,干姜30g。6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之时,患者称近10年未有之好转,心慌胸闷消失,体质增加,烘热汗出消失,失眠好转,睡眠质量仍较差。心电图报告:心率62次/分。原方有效,再服6剂,巩固治疗。

原按:患者有心病不安病史,加之天癸已竭,肾阳亏损,心阳无助,心肾阳衰而病情加剧。补坎益离丹一方专为此而设。补坎者,补肾阳也;益离者,益心火也。肾火旺而心火自旺,此补坎益离之意也。在郑氏方药上,加用三七以活血化瘀,加磁石、紫石英镇潜虚阳上越,同时加人参益气助阴。方药对症,效有桴鼓之应。

4.心悸——戴丽三治案

吕某,男,77岁。素性勤苦,虽高年尚在操持家务。近2个月渐觉心悸、气短,日愈加重。小便频数,涕泗交流,屡治无效。察其脉代,舌白滑。患者告曰:“诸医皆谓吾病系阳虚,但扶阳方中若加肉桂,反觉心悸更甚,不知何故?”余曰:“扶阳不离姜、附、桂,但附子无姜不热,无桂不燥,是以扶阳方中加桂则燥性大增,纯阳刚烈,过于兴奋,故有不受。然若调剂得宜,则又不忌。”

所现诸症显系心肾阳虚,中阳不足,元气不能收纳所致。心阳虚,阳神不藏,以致心悸、气短。肾主五液,肾阳虚衰,元气不能收纳,上不能统摄阴液,而致涕泗交流,下不能约束膀胱,而致小便频数。且心肾之阳相通,互相影响,肾阳虚衰,可引起心阳不足,心阳不足,亦可伤及肾阳。故肾阳虚者,心阳易虚;心阳虚者,肾阳亦多感不足。然其相互交通之作用,全凭中气为之斡旋。所以郑钦安说:“中也者,调和上下之枢机也。”此症之治,宜补阳以运中,补中以助阳,先后天同时兼顾。但用药应刚柔相济,适于病情。遂处以郑钦安附子甘草汤。

黑附子60g,炙甘草9g。

方中附子辛热,补先天心肾之阳,其性刚烈;甘草味甘,专补后天脾土,其性和缓。甘草与附子相伍,可缓和其刚烈之性。同时,脾得先天真阳以运之,而中气愈旺,愈能交通先天心肾之阳,此先后天并补之剂也。

上方连服3剂,症情好转。宜加强补中作用,兼补心气。原方加高丽参,由6g加至15g,服3剂,诸症大减,且觉安静、恬适。至此,心肾之阳恢复,欲图巩固,须阴阳兼顾,本《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易方郑钦安补坎益离丹和潜阳丹加味。

第一方,补坎益离汤:黑附子60g,桂心9g,蛤粉15g,炙甘草6g,生姜15g。

第二方,潜阳汤:黑附子60g,龟甲15g,砂仁6g,桂心9g,炙甘草9g,高丽参9g。

补坎益离汤用附、桂补心肾之阳,蛤粉补肾阴,启下焦水津上潮,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虽附、桂同用,然有蛤粉补阴以济之,甘草之甘以缓之,不但刚烈之性大减,且水火互济,上下不乖,心悸自不作矣。

潜阳汤中龟甲潜阳滋阴,附、桂补心肾之阳,加高丽参补益元气,又得砂仁、甘草理气调中,使上下气机交通,水火调平矣。

上方各服2剂后,诸症消失,精神亦较前增加。

点评:此证心肾阳虚不耐肉桂之燥,选用附子甘草汤回避之,颇具圆通之巧。所用3方皆郑钦安所拟,可见戴丽三于火神派学说用功深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