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学到迷茫

 tourismer 2019-08-30

政界希望旅游研究者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走出小圈子,立足旅游业的生动实践,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中国旅游研究院曾发出这样的声音:“请问什么才是科学问题?是抽象的旅游定义,还是“凝视(Gaze)”之类的学术想象?是基金资助的课题,还是发表在外文C刊上的学术八股?无视打造旅游初级阶段的时代需要,只想着躲进象牙塔算计着自己的那点儿功名利禄,隔岸望着日新月异的旅游产业实践之火,却不愿、不敢、不能融入其中。这在指导思想上是错误的,在科研实践和理论建设中是有害的。”

学界却批判学者的实用主义和论文没有学术问题,指出学者和学术单位围着行政的指挥棒转,呼吁价值中立和学术自觉,建立学科自觉和旅游学术共同体,推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国家希望我们立足于实践,解决旅游业目前的发展问题,为国家发展建设做贡献。学界那些前辈们希望我们保持定力,多做理论创新,推动旅游学科的独立和人才培养。

所以,作为刚入门的硕博研究生们,该如何抉择?是响应国家号召专注于解决旅游业现实问题还是听从师长教导静下心扎根于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也许有人说可以两者兼顾,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能在一个领域做好已是非常不容易,怎么可能同时做好这两件事,况且理论创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可能穷其一生也无法将现有理论研究往前推进一步。相比之下而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大量资本流入,于是很多人都想从旅游发展中分一杯羹,而做旅游规划相比搞理论研究又容易许多。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从自身立场出发,政府有发展经济、为民服务的需要,学界有推进科学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他们的要求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有些地方有些冲突。而我现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为之尚早,众多学者和研究生既没有很好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也没有解决旅游学科的发展问题,而是追求短平快的个人发展,走上了精致的利己主义道路,极大浪费了国家和学界的培养,当然这与当前以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为特征的量化考核机制密不可分。国家目前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在这里纠结什么呢?作为一个刚入门的研究生来说我是没有资格思考这个问题的,以自己目前的水平来说既做不了理论创新也够不着旅游业发展建设的重大项目,只能顺着目前学术圈的发展道路来走:硕士-博士-讲师-基金、课题,现在只有多看书、多发论文,考上博士才能接受较正规的学术训练,接触到重大项目,学习到更多知识,也才有可能为国家做贡献。

其实迷茫的还不止这一点,我本硕学的都是旅游管理,学了近7年的旅游管理,按说应该很懂旅游了,可是我总觉得自己的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什么都知道一点,可是什么都连不起来,从来没有达到那种融会贯通自称体系的状态,我以为是我学习不够用功,所以在读完本科时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又读了研究生,读研究生时除了论文写的比以前好,对旅游的认同感更强,知识体系还是没能建立起来。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这不是我自己的原因,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旅游管理专业都存在的问题。旅游学科太年轻了,旅游的很多基础问题都问答不清楚,没有核心理论,不是一级学科,旅游专业的很多老师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那些大佬招研究生都不愿意招本科是旅游管理的学生,旅游局也不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这是时代的问题,还好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要注意多读些经济学和哲学的经典书籍,丰富理论素养,还要注意训练的抽象思维,不能还是延续那种“从书中找标准答案”的思维习惯,多思考,多总结。

中国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侧面旅游发展日新月异,生态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夜间经济等齐头并进,理论层面有关旅游的文献都有40余万篇,虽然目前国内旅游业还没有重大的理论进展,相信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沉淀,未来会有一些集大成者可以将中国旅游理论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