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到了,耳边又出现了熟悉的旋律。 《西游记》还可以看个一百遍,广告间隙,小真真换台看到了《济公》,正巧看到伸腿瞪眼丸的那一集,瞬间什么金丹、唐僧肉全部抛诸脑后。 这包治百病甚至起死回生的伸腿瞪眼丸不比劳什子蟠桃唐僧肉好搞呀。 而且最近不是小真真不是对丸剂有些研究嘛,带着满脸的骄傲颠颠的跑去找师父。 此话一出,师父差点被气的伸腿瞪眼。 蜜丸在汉唐时期就已广泛应用,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用蜂蜜制作的丸药就占丸剂的 95%。 复习一下之前的功课,蜜丸是指中药饮片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 守一真源二至丸 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及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如果济公的伸腿瞪眼丸是蜜丸,看尺寸,必定是大蜜丸。 但是济公的伸腿瞪眼丸是自己身上搓下来的,黏合剂为汗液和其他分泌物,不是蜂蜜,所以可以肯定它不是蜜丸。 然后太上老君的仙丹,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人家是“丹”不是丸。(完了完了,师父又要说小真真胡说八道了) | 这豪华的炼丹配制,搓丸没有这么复杂 在中医书籍记载中,常出现混淆“丹”与“丸”概念的现象。比如说:天王补心丹,神龙丹,九转黄精丹等……它们其实都是丸剂。 说回正题,蜂蜜是蜜丸的主要赋形剂。 | 俺们守一真源搓丸用的蜂蜜 蜜丸在临床上多用于镇咳祛痰药、补中益气药等,蜂蜜对药材细粉的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剂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 制成的丸剂光洁、滋润。 | 就说光不光洁,亮不亮吧 蜜丸在胃肠道中缓缓溶解释药,作用持久而缓慢。 由于蜜丸质软可塑,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因此又适宜制成小儿中成药,如小儿至宝丸、小儿解热丸、清降丸、小儿明目丸、肥儿丸等。 | 市面上的肥儿丸 含有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也常制成蜜丸剂,这是因为蜂蜜有利于粘附药物,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失或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降压丸、西羚丹、牛黄清心丸、十香返生丸、苏合丸、大活络丸。 | 市面上的安宫牛黄丸 根据药典规定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 | 你看这山楂丸又大又圆 蜜丸的软硬程度、含水量和外观基本上就是由蜂蜜的炼制程度决定的。 可能会有比真真还要小白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炼蜜。 蜂蜜的炼制是指将蜂蜜加热熬制到一定程度。 | 师兄炼蜜时吸引来的小蜜蜂 炼蜜的目的是为控制药丸含水量。蜂蜜根据炼制的程度,可以分为嫩蜜、中蜜、老蜜三种规格。 规格不同,粘性不同,以此来适应不同性质的药材细粉制丸。
说到这里,那可得好好夸夸俺师兄了。 之前小真真看师兄搓过一次蜜丸,于是大言不惭的说这有啥了不起的,这么简单,小真真马上就能上手。 结果,结果,打脸真的不要来的太快,由于小真真经验不足,炼的是什么鬼蜜,炼出来的蜜制的丸块完全搓不成条。 师兄说,炼蜜是蜜丸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整个炼蜜的过程都离不得人,像真真一样有多动症静不下来的小朋友可能并不适合这么细致的工作。 如何根据药物性质、气温高低,如何把蜜炼的恰到好处,既需要经验又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实际工作中,把控不好会出现炼蜜太嫩或太老的情况。
反正不上手操作觉得做蜜丸还挺简单,但是一上手,炼蜜的那一步都过不了更不要说上手搓了。 小真真还以为师兄有什么先进的测量仪器,结果师兄给真真说全是经验使然,蜜什么颜色、什么粘度适合什么样的药材细粉,因为这套动作已经做过千百遍,所以已经了了然于胸。 | 蜜丸的制备工艺流程 看了制作流程,可能有很多朋友激动的搓手手,这么简单,是不是自己在家也可以搞一搞哦。 劝大家不要像小真真一样的狂妄。看似简单,其实每个步骤都还挺难的。 下面是真真老师的教学时间:
师父给真真说,中医讲究辨证施制,每一位患者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复杂的个体,病因、病理、甚至性格、脾气等都不一样,都需要一丝不苟地认真研究。 中医药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效如桴鼓的临床疗效,更在其中药剂型上发挥的淋淋尽致,“膏丹丸散”各有所长,形成优势互补。 有人可能觉得手工去做这些完全是劳动力的浪费,有着不同追求的人不屑于此,甚至认为小真真被洗脑也无可厚非。 因为对传统手工艺的肯定和尊敬,真药良心造,我们用最好的药材和最真诚的心来做药,真真就是这样被熏陶的。 做药的想着吃药的,中医药行业才有心之所向的温暖。 审核 | 小林子 常山子等 图片 | 老王 半夏有毒 网络(侵删)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守一真源】后台 具体用药一定请谨遵医嘱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