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脾湿

 易医文化 2019-08-30

泻脾湿,下气:据《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脾胃湿热,病发于阴而反下,所以心下痞满、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表面上是泻心,实则泻脾。

1.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积滞泻痢) 用治热结便秘最为适宜,常与芒硝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亦可用治其他类型的大便秘结,若寒积便秘,配以附子、干姜等同用,如温脾汤。对于肠道积滞不化,大便泻而不畅,里急后重的,配伍清热燥湿药同用,如芍药汤。本品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功用颇强,为攻下导滞之要药。

2.清热解毒(热毒证) 用治多种里热病证,无论有无便秘,皆可应用,如温热病,高热神昏,烦躁;脏腑火热证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热毒疮痈,水火烫伤等病症。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部及根茎。主要产于青海、四川等地。秋末或次春采挖。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