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精髓

 mlbljg817 2019-08-30
对于文化,物质的非物质的文明成果或文化现象,国人还是比较容易了解和把握的;而对文化的传承,国人自然把目光首先投向了所谓的文化人。一说到文化人,以前基本上就是指读书人了,现在则更多的指向人文领域的精英,如余秋雨就是以著名文化学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余秋雨在中央电视台做文化讲座时,从人格范式、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三方面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精髓:即君子之道、中庸之道、礼仪之道,这不愧为文化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其深度非一般人所能到达。但即使是这样精辟的见识仍未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而这一根源正是余秋雨提到的结出中庸之道果实的思维模式之树。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汉语思维偏向为核心的中国语言思维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国语言思维。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中庸之道、礼仪之道,都是在以汉语思维偏向为核心的中国语言思维之下创造出来的。实际上,语言的创造即是文化的创造,文化的创造体现着语言的创造,因此,如果不了解文化的语言思维根源,就可能把握不准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哪些思想道德、哪些人格精神、哪些行为习惯甚至哪些文物应该传承?这些辨识是必须的,也是很重要,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而最根本的还是语言思维的传承。因而,从小诵读一定量的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的经典著作,是十分有益的,无论现代语言如何变化,都可以逐步深刻地感受到现代语言思维中的民族传统之源,可以自觉地用传统文化的血液滋养现时代的新文化。语言思维的传承没有全民族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全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精英的本分,没有谁比谁更重要,语言思维赋予全民族所有成员平等的文化传承地位,而文化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上,无关乎何种身份、从事何种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