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班牙游记【17】格拉纳达(中)阿尔罕布拉宫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19-08-30

5月18日,今天要进入赫赫有名,奢华神秘的阿尔布拉罕宫和格拉纳达大教堂参观啦!啦!啦!


自十三世纪,征服者费尔南多三世恩准格拉纳达的摩尔王国继续存在以后的将近200年的时间里,摩尔人只剩下小小一个格兰纳达,其他摩尔人国家的穆斯林们纷纷逃来,于是精英济济,文化达到了高峰。

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一边仰基督教大国的鼻息,一边建造豪华的宫殿,过着奢靡的生活。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喜结连理。10年之内,小两口先后继承了各自国家的王位,俩好合一好,两个国家正式合并,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国力增强了,残存于西班牙土地上的最后一块穆斯林飞地的末日也到了,何况两位国王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攻下格拉纳达不止是收复失地,还象征着西班牙摩尔人统治的终结和基督教“光复运动”的彻底胜利。

两位国王御驾亲征,大军压境,经过8个月的围困,格拉纳达弹尽粮绝。

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献出城池。欧洲所有天主教教堂钟声长鸣。“晨曦照耀着格拉纳达”,历史学家用这样饱含诗意的语言描述这一刻。这一天,被视为天主教徒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伊斯兰教被驱逐出欧洲。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因此被教皇加上了“天主教国王”的桂冠。

把在马德里王宫里那个鲜艳醒目的西班牙国徽在这里晒一下,仔细看国徽最下端那一小颗晶莹的石榴便是格拉纳达,因为格拉纳达又被称为“石榴城”。


传说伊莎贝拉和费迪南走进这片基督徒暌违数百年的伊斯兰遗产,站在壮丽的阿尔罕布拉宫面前时,不由得发出阵阵慨叹。阿尔罕布拉宫以其精巧绝伦的阿拉伯建筑艺术魅力,倾倒了气势汹汹的征服者,使这两位狂热的天主教国王也不忍暴殄天物,而据为自己的宫殿,阿尔罕布拉宫得以原貌存留。

阿尔罕布拉宫分三个部分;一座宫殿:纳斯瑞德宫。一座花园:轩尼洛里菲花园。一座城堡:阿尔卡萨瓦城堡。另外还有一座风格16世纪新建的迥然不同的基督教样式的查理五世宫。

阿尔罕布拉宫的门票非常紧俏,尤其在旅游旺季。小于只拿到晚场游览纳斯瑞德宫的门票。上午就先去花园和城堡。

阿尔罕布拉宫的入口,满满的游客,小于给我们领了中文讲解器和游览图。


轩尼洛里菲花园

进去后只见一排排高而直的柏树,一片片浓绿。花园在基督教时期已经经历多次不同时期的修改,改变了设计排列,早已不是原始的面貌,但园中的树木修剪得相当整齐、精致。


进入绿色通道,一道水渠贯穿其中,清亮的水面浮着睡莲,隔不远一座摩尔式喷泉,水渠两边围着修建整齐的灌木丛和艳丽的花朵,端的十分养眼。








不远处那个建筑群就是纳斯瑞德宫。

通过狭窄的门。

进入水渠中庭,依然是一条清水渠在中间穿过,这是从阿尔罕布拉渠道引来的水,在花园里经过精心设计的水渠、水管和喷头或分开或汇合成为长满睡莲的池水,成为冒着水泡的水钵,成为晶莹的喷泉,成为路边的溪流。从干旱的沙漠走出来的摩尔人,把水做成艺术的源泉。


水渠两侧成行的喷水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串成的珠子,轻轻地温柔地交叉洒落在水渠中。


中庭左手边是一排重新修复的长廊,残存的墙饰复原在原来的位置上,大致重现当年的样子。



水渠尽头是阿拉伯风格的宫殿,下面由细细的石柱支撑着半圆形的拱券的门廊,里面有三座拱形的门,漂亮的天花板是用雪松木的,屋里墙上布满阿拉伯图案,这些墙饰原来是彩色的,现在只剩下星星点点的颜色。





穿过去是柏树庭院,它与水渠庭院隔开一排房子并排而建。传说有位苏丹的妻子在这里与一位骑士私会,骑士家族因此被灭族。这个庭院比水渠庭院要宽敞一些,中间有两个正方形的花坛,被一座喷泉隔开,北面是一排两层的观景长廊,一看就是后建的。


柏树庭院的一头有座狮子门,出门就是上行的阶梯。

水阶是三段上行阶梯,每段阶梯上面都有小喷泉,泉水浸湿了地面和阶梯,阶梯两侧还有流水的小渠,砌得很高,还可以做扶手,免得滑倒,难道不应该为这独特的创意点个赞吗?


水阶上面又是个小花园,从这里我们沿夹竹林散步道一路往回走,经过柏树大道,这条大道的尽头就是轩尼洛里菲的出口。






跟着讲解器和地图,走进另一条路,这次的目标是查理五世宫。

沿途也是阿尔罕布拉宫的花园,城墙与兵营的遗址。




圣玛利亚教堂在原清真寺遗址上建造的。

这座四四方方,很别致的建筑就是查理五世皇宫。建筑风格完全与阿拉伯文化不搭的文艺复兴时代风格,这座宫殿是在1526年时,为了筹办卡洛斯1世的婚礼而开始建造,米开朗基罗的门徒马丘卡担任总设计。


进去以后,看到的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圆形双重庭院,巨大的圆形庭院代表着罗马帝国统领着整个地球,庭院以一圈罗马柱子支撑,除了这外方内圆的造型出人意料以外,没什么值得可圈可点的。


倒是外墙与众不同,墙上装饰的铁环被各种的禽兽衔在嘴里。



阿尔卡萨瓦城堡

阿尔卡萨瓦城堡在阿尔布拉罕宫的西端,摩尔人在小山上先造城堡,以为戍守,然后在内营造宫殿。


进入城堡后,看到了高耸的塔楼,坚固的城墙,还有弹药库、通道、楼梯、城堡垛口,所有的设计无一不是有利于巡逻或者防守的目的。



在城墙上可以俯览格拉纳达的阿尔拜辛区全景。

登上最高的天台,从这里远看是山顶覆盖积雪内华达山,近看是格拉纳达美丽的全景,格拉纳达大教堂就在那里。




1492年1月,基督教收复了格拉纳达后,带着十字的横幅就在这里升起。


纳斯瑞德宫


     晚上,我们又来到查理五世宫,这里是进入纳斯瑞德宫的路口。

我们看到的是纳斯瑞德宫的灯光秀,夜幕下摩尔人的王宫,愈加神秘。


进入第一个房间叫梅斯亚尔厅,是苏丹的议政厅和接待室。这里最精彩的是几何形雕刻的木质屋顶,墙上的有漂亮的瓷砖,精致的拱门对着黄金庭院。






黄金庭院是主宫殿的前院,在灯光的照射下宫殿墙上的浮雕仿佛真的是金黄打造的,浮雕是石膏做的,满墙都是各种不同的花饰,这种阿拉伯的装饰给人一种穷尽所有花卉与几何图案的感觉。




进入宫殿之后,两只眼睛根本就不够用了,屋顶是用上等木料拼出几何图案,并用黑色与金色描绘出图案。




满墙的花饰浮雕有了丝绒的感觉,仔细观察这些密布于墙面、窗棂上的图案,你会发现其实是统一的风格,没有人物与动物,大多是几何图形,每一组看似极为繁复的图案其实都存在一个可以不断重复的基本图形单元,而这个通常呈现出星芒状的基本单元又是由更为基本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或者正多边形多次的旋转叠交而成。简直太巧妙了,赞美安拉!







伊斯兰教义认为真主无法用人类或者动物的形体表式,只能用文字表达,所以摩尔人宫殿并不会像天主教教堂或寺庙那样绘有动物和人物,而阿拉伯文字也能雕为装饰图案,多用在镶边。阿拉伯文字与中国文字一样,具有很高的美学效果,极具动感,非常漂亮。

宫墙上无处不在的阿拉伯文字里多次出现了这样一行字“没有征服者,唯有真主”。十三世纪格拉纳达的摩尔王臣服费尔南多三世,得以保存下这个小小的摩尔王国,按照盟约,要出兵跟随国王征战。摩尔王亲率500精锐骑兵跟随基督教军队去攻打塞维利亚的摩尔人王国。15个月后,塞维利亚开城投降。完成盟约的摩尔王带领骑兵回到格拉纳达,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人们向他欢呼“征服者!征服者!”摩尔王按照宗教习惯,频频回应“没有征服者,唯有真主。”后来他下令把这句话做成墙上的装饰,一次次地出现。




宫殿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华丽,墙上的浮雕花饰越发精细华美,无数细长的小石柱顶着硕大的精雕细刻的各种拱劵,有半圆形劵、有花瓣形劵、有绦带形劵。



拱劵的边沿是钟乳石形装饰,上下犬牙交错,别具一格。




当站在一座大厅里,从屋顶到四壁,全是用各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几何、花草和阿拉伯文字组合的浮雕,那种高度的艺术水平结合先进文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奢华展现出来的时候,我才顿悟,虽然在此之前看过很多阿尔罕布拉宫的照片,但定格的影像永远无法替代肉眼所见那种极致的美。





在欧洲的一些宫殿、城堡和教堂里,有很多非常漂亮的穹顶和天花板,但它们的年龄远远低于阿尔罕布拉宫,中世纪伊斯兰文明早已遥遥领先于欧洲的基督教文明。





两姐妹厅的穹顶就像个巨型蜂巢,上面满布5000多个小而凹陷,形式各异的蜂巢状小孔,是摩尔人建筑的代表作。

方形的穹顶,上面绘有图案,还残留着土耳其蓝。


桃金娘庭院的南北两端都有纤秀的七间券廊。北廊后面是一间18米见方的正殿,那便是接见外交使节的使节厅,正殿上耸立起一座宏伟的方塔。


庭院里面的水池几乎铺满全院,倒映出格拉纳达夜晚的星空月光和阿尔布拉罕宫的方塔和券廊,静谧苍凉。

使节厅的穹顶像星光放射,也有很多残留的土耳其蓝。


使节厅的墙壁,全是金银丝镶嵌而成的几何图案,色彩艳丽;植物图案和文字还会以这些几何图形为骨架进行再组合,形成更为复杂的装饰图案。

很有意思的是在屋顶有几幅彩色壁画,感觉很像是摩尔人的作品,其中有两幅是基督徒与穆斯林打仗,而且穆斯林占上风,壁画中间都有一条红色横幅,里面闪烁着金色的八角星。可是伊斯兰的庙堂里不能有人物肖像啊?!


这幅壁画上画的是纳斯瑞德王朝的10位统治者的肖像。

查阅《孤独星球》,说那几幅壁画是画在皮质天花板上的,谁能想得到有皮质天花板哇!!!

大名鼎鼎的狮子厅到了,灯光照在庭院中间的那雕有12头象征力量与勇武的白色大理石狮子簇拥着雪花石膏的盘形水池,水池下面向四方各引出一条小渠,名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古兰经》应许给敬慎者永远居住的“天园”里,最诱人的便是这四条河。它们是生于荒漠的阿拉伯人想像中的生命之源。石狮子并不很形似,狮口中流出来的也只是涓涓细流。有人说这些石狮是西班牙人占领此处后加上的。

狮子庭院是内宫,周边有两姐妹厅、闺房院、梳妆楼,充满了轻柔温馨的气息。124根大理石圆柱架着瘦高的马蹄券,壁上布满玲珑透别的石膏花饰,有金线勾勒,染彩色,有点儿凄婉的指粉气飘散到整个院落。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非常讲究。轻灵的圆形屋顶饰有金银丝镶嵌细工的精美图案。地面用彩砖铺砌,四周墙壁镶嵌彩色花草图案的瓷砖,室内布满色彩鲜艳的几何形纹饰和阿拉伯文字图案。无论是门窗的拱劵还是大理石石柱,墙上的花纹装饰和瓷砖的图案颜色都达到了高度的对称,所见之处,无论大小,不论横竖,都是对称的,无懈可击地让人崩溃,中规中矩地令人发慌。



几百年来,狮子厅流传着一个血腥的传说,那是王族表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因为被怀疑不忠,当时的摩尔王把另一支血统纯正,勇敢而且忠心耿耿的同宗族的36个骑士招入宫内,在狮子厅旁的一个小庭院里,分别逐个杀死。血渗进白色的大理石地砖,至今还能看到血痕。


据说格拉纳达投降后,摩尔王离开阿尔罕布拉宫没有走正门大路,他无言面对自己的臣民,他向胜利者要求,他走的那座门永远不能再有人穿越,便是“出走之门永远关闭”。双王答应了他的请求,下令用石块封死了那道门。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任驻西班牙外交官期间,曾经造访格拉纳达,当时他就住阿尔布拉罕宫里。他住过的房间还保留着,墙上壁炉不是原装的了。是他写出了《阿兰布拉宫》,把尘封三百多年湮没在历史长河尘埃之下的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作刨出来,放到阳光之下,才引起西班牙宫廷的注意,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1828年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开始对阿尔布拉罕宫进行修缮与复建,后来建筑师的儿子和孙子继往开来接着做,祖孙三代才完成了这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恢复了原貌。向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的家族致敬!他们完成了一件有世界级意义的工程。

恋恋不舍地徘徊在这座精致奢华得令人匪夷所思的宫殿里,时间太少了,觉得漏掉了很多精粹,来到这样华美的艺术殿堂,应该慢慢地欣赏,要带着华盛顿·欧文的《阿兰布拉宫》,跟着作家的文字,畅想摩尔后宫的风花雪月。

我们几个是最后离开纳斯瑞德宫的,宫墙外月朗星稀,一边感叹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一边踏着清朗的月光,走向停车场。


    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吉他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是由达到近代古典吉他音乐最高峰的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在1896年所作,据传说,他是看到夕阳下的阿尔罕布拉宫,悲凉而玄秘,心中无限感慨。当天夜里,他就将脑海中浮现的回忆主题用震音技法(即轮指技巧)来描述,写成了一首吉他独奏曲,并加上了《祈祷》的副标题。全曲由于运用了震音技巧,充分表现了作曲家迷蒙,回忆,幻想,憧憬,以及感慨万千的心绪。

我让小于帮我选一张西班牙吉他曲的CD,在塞维利亚街边小店里,买到了一张有《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CD,回家欣赏时,发现CD盘的质量很差,尤其是到了最后一支《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断断续续,杂音很大,没法听,太扫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