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可以说是中国最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了,对联又称为对对子,楹联。不仅古人爱借此相互逗趣,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有相当多的对联爱好者,这也足以见得对联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力之顽强。
对联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当时人们会用各种能够刻字东西写对联,有时候甚至会用到石头。而广为人知的春联则起源于五代,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中国家庭保留了春节粘贴春联的习惯。对联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次顶峰,当时文人墨客如果说不会对对子,那一定也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连大文豪苏东坡也是出了名都好这口,在他官场失意后,他晚年选择了寄情山水,对对子,饮酒游玩,与好友一同对对子逗趣,也因此他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绝佳的对联。在那个物质了极匮乏年代,对联成为了一种流行时髦的消遣活动。
对联的通俗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俗,对联能够张贴在破败的市井中,也上的了大雅之堂,对联虽然人人不陌生,但却并不意味着其本身简单,相反短短几十个字的对联,其字里行间蕴含了很多门道,什么平仄相对,意境相合……这些的,虽然很多人都晓得,但是要真的对起来,很多人就犯难了。
比如有一个上联:莫道人间苦。这个上联看似平常却并不好对,短短数字,这句话就指出了人多人心中的痛点,因此下联要想对的完满就很困难了。
但是也有很多能人,给出了不错了下联,就比如:淡观事事难。这个下联意境符合,但是对仗却稍微有些瑕疵。
也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患难见真情,这个下联如果摆在这,语境上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相合,但是却始终不能说是完美。
有人曾给出绝对,下联是这样的:休说岁月艰。这个下联与上联对仗工整,平仄相同,而且意境上也在完美不过,整体看来堪称完美。
对于这个上联,您又有何高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