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超越国界的小说,充分显示了“新海外汉语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刘飞宏33 2019-08-30

虚构类

*特别推荐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8月31日,列日-奥斯坦德的夜车发车。在火车上,一位携带中世纪油画的乘客遇到了一位历史学家,两人的交谈逐渐脱离现实时间,打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远征新大陆的堂·迪亚戈,命名为“红”的修道院,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信经》形成时期的爱情,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佛兰德画家……故事在对话中展开,在对话中层层镶套,犹如无穷镜像,映现历史的深渊与爱的核心。“友谊不仅诞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对遥远之人的仰慕,建立坚实的激情;不必区分友情与爱情,因为友谊是从爱这个词派生而来……”

No.1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8.9

作者:dome 

一本极具名著气质的原创小说,独特的语言质感、异国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这本超越国界的小说,充分显示“新海外汉语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黎幺:同心圆的结构,轮舞式的推进,作者精研圣徒文学,语言充满灵性,这是一部奇妙的作品,而且出现在中文世界里显得尤为特殊。我深信这部精彩的作品既能赢得文学读者的认同,也能吸引更多过去并不关注文学的读者来真正认识文学。
No.2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评价人数不足

作者:[英] 安吉拉·卡特

十五岁的梅勒妮刚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一天深夜,她趁父母远行,偷穿母亲的婚纱,幻想自己的未来,但莫名袭来的恐慌,让母亲的结婚礼服绽裂成片……

malingcat:第一部分能够进入经典,把十五岁女孩的情窦初开写得这么深邃:憧憬,恐惧,俗气的模仿,战栗的美。60年代的布尔乔亚邂逅维多利亚时期的波西米亚,这种反差非常戏剧化。舅舅家的气氛有《呼啸山庄》的狂野感,怀旧玩具铺的设定适合作家一贯的哥特风格,亦幻亦真。若论小说的精致程度,高于《欲望机器》。这个译本很棒,推荐。
No.3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9.4

作者:[加] 约翰·豪

让备受赞誉的托尔金艺术家约翰·豪带你穿越中洲,从袋底洞到魔多……在这本充满丰富插图的素描集中,你将看到前所未见的中洲艺术、奇闻轶事和冥想沉思。

紫∅罗兰:有些时候,翻翻这些书,就又能回味起自己为什么喜欢文学的初心。就像回到了童年的下午,一个人在窗帘后面,忘记时间,毫无目的性,拿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读到天黑。“该开灯了”——然后,父母这么和我说,“要不你眼睛就看不见了”。但是,我一直觉得,有灯和没灯,在这两种条件下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No.4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9.0

作者:林培源

青年作者林培源短篇小说集。神秘的白鸦、死后留恋人世的邮差、借“烧梦”焚毁记忆的老人……字里行间流淌着故乡、亲情以及人在处境中的挣扎。

红色骑兵军:一个技艺精湛的小说家完全可以通过他所选择的富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细节及事件的组合,来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白鸦》《邮差》《神童与录音机》《金蝉》等诸篇可视为林培源风格的“《诞生》”,无一不焕发着闪光的品质。
No.5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暂无评分

作者:[美] 梅尔·梅洛

在梅尔·梅洛敏锐的目光和富有灵感的笔触下,我们所熟悉的每个日常场景都变得错综复杂,每个平凡的地点都有如战场。

细雨:对于一个广州人来说,这本书仿佛梦中一颗沾满雨露、青翠可人,哔啵脆嫩的生菜,是我们生命和节日的必需,她不需要华丽璀璨的比喻,而这并非意味着无关紧要,文字从作者的笔端潺潺流出,以它的美丽灌溉我们的内心,每一个短篇的日常场景,都被反复摩挲过,耐心与细致造就了一种植物的幽香,仿佛再没有比这更自然坦诚,令人愉悦的交流。
No.6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9.5

作者:胡弃暗

明艳照人的姑娘青梅嫁到古木村,满心以为会迎来幸福安定的日子,不料却变成了全村女人的公敌;芭蕾舞者徐柚与男友是令人艳羡的伴侣,却被发现与邻家的江湖骗子一同殉情;梁春安与女友相恋三年,却遭到未来岳母突袭逼婚,巨额彩礼成为两人试探彼此的砝码……

慢三:虽然大多都是写的当下都市故事,但不知为何,胡弃暗的小说总给我一种“旧时小说”的印象,那种老老实实讲故事、认认真真遣词造句、不紧不慢向读者展示残酷人生的状态让人肃然起敬。并且,作者时不时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的对待人情世故的冷眼与刻薄,让人不禁想到钱钟书。或者说,《数青梅》就是当代短篇版的《围城》。
No.7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8.9

作者:华斯比 选编 

严选华语推理界10位名家的10篇精品作,无犯罪、无谋杀,内容积极向上,可放心让孩子阅读。

肥斑马:十个优秀的短篇故事,水平保持的都很出色,个人最喜欢林斯谚的那篇《圣诞夜奇迹》,只卖二十多块钱算是很厚道了。虽然大人读来也很有趣,但正如标题一样,从日常生活入手所展开的推理十分贴近生活,风格又轻松,确实适合孩子阅读,甚至比福尔摩斯之类更适合作为国内孩子的推理入门书籍。接下来我准备在生日那天把这本书作为礼物(之一)送给朋友的孩子。
No.8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评价人数不足

作者:[阿根廷] 塞萨尔·艾拉

塞萨尔·艾拉的中篇小说集。这三部故事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口吻,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及意识流式的叙事结构。

苏野:《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中以奇迹治病、置换世界的想象,的确有博尔赫斯的一丝神韵。《椴树 》叙述庇隆时代的童年生活,书写父亲的形象和社会语境,以及对时间和记忆的沉思。《阿尔卑斯山日记》充满书卷气。
No.9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评价人数不足

作者:[比] 威廉姆·万斯 [比] 让·范阿姆 

一位身患重伤的男子从海中被人救起。他失忆,身份不明,却怀有特工的敏捷身手和反应……法国版《谍影重重》,画风冷峻写实的漫画作品。

裴子期:美法融合风格,动作悬疑漫画,副标题谍影重重确实点题。整本书围绕总统谋杀案和男主十三号的身份展开,虽然八十年代的剧情,放在今天会略显俗套,但漫画家用细腻的画风,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有堪比电影的体验。总之,属于打折入手不会亏的书。
No.10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暂无评分

作者:格非

格非长篇小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最高票获奖作品。在江南这片山水间,一个家族五代人跨越百年,在时代的大潮中往复于清醒与迷茫,逐梦与破碎,终越不过俗世伦常、儿女情思。一曲恢弘冷艳的史诗,映照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AMMon:三部曲一口气读完,读罢只觉得酣畅淋漓,恍惚间像是做完了一场百年奇梦,最终跌落现实。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壮阔波澜,所有的情感与思索都流转于细碎的日常,既是秀米洗完忘收的裤子,也是姚佩佩拼死寄出的烟盒信笺,还是那只被庞家玉剪掉链条赶走的鹦鹉。即使山河变换、草木凋零,心中总还是守护着那片桃花源。

非虚构类

*特别推荐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20世纪20年代,一个处在多彩生活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年代,一个一战刚刚结束、纳粹主义正在酝酿的年代,一个德国哲学的黄金年代。马丁·海德格尔的事业平步青云,并邂逅了与汉娜·阿伦特的爱情。跌跌撞撞的瓦尔特·本雅明在卡普里岛疯狂迷恋上了一个来自拉脱维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也正是这 段爱恋使他自己成为了一名革命者。天才维特根斯坦是亿万富翁之子,他在剑桥被誉为哲学的上帝,而这样的天之骄子却来到了上奥地利州偏远地区担任乡村小学教师,过着完全赤贫的生活。最后还有恩斯特·卡西尔,他在迁居到汉堡中产阶级区的几年前,亲身经历了正在抬头的反犹主义。本书除梳理了海德格尔、本雅明、维特根斯坦和卡西尔在1919-1929年间的各异的日常生活、情感经历和思想状况,还力求将四位哲人的思想予以对观,展现了他们在面临时代根本问题时各自的回答和应对方式。

No.1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8.0

作者:英国费顿出版社 编著

精选了过去 400 年来最富创意、美感和影响力的500件产品, 介绍了每件产品的创意诞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以及制造厂商生产改进的历史。

:真正講究設計的東西給人美感,以及表象之下的隱性法則。
No.2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评价人数不足

作者:[德] 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

借助作者出色的叙述,我们在海德格尔、本雅明、维特根斯坦和卡西尔四位卓越哲学家的生活道路和革命性思想中,看到了当今世界的根源。回望20世纪20年代,既是感悟又是警醒。

laughline:一本哲普书能处处激起人想读思想家原著的热情,基本上就完成了它最好的使命。作者捻出的线索,织就一整个时代的思想图景,并且还未损失各种极富兴味的细节。哲学难读,他帮我们清理了许多障碍。对这本书是可以肯定得更多一点。

No.3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8.4

作者:[美] J.希利斯·米勒

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主张文学见证极端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

虾米: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或审美,是否可行?作者答曰: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因为文字除见证奥斯维辛之外,还有对那些触发奥斯维辛的潜在信号,予以捕捉并作出预警。作者用“共同体(用来把人凝聚成团的那套语言、文化、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价值观)的焚毁”,来指代这些潜在信号,而它们则可通过对作品文本结构、风格、语言的甄别,加以辨析。
No.4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8.4

作者:六层楼

轻松幽默,科学严谨。是女生的私密宝典,帮助女生解决女性生理、妇科疾病、安全防护等问题;也是了解和关爱女生的大百科,让你懂得如何呵护女生。

李木子:好书,要是我小时候也有这种书就好了,留着给闺女看。
No.5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10.0

作者:[英] 基思·托马斯 

16、17世纪的英国,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本书为社会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早期现代英国的理解……书中用精彩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展现了“世界的祛魅”这一韦伯经典命题。——艾伦·麦克法兰,《今日历史》
No.6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9.1

作者:叶怡兰

享乐派美学生活家叶怡兰的二十年私厨秘笈。灵感素材来源于作者每日贴在抽油烟机上的料理备忘录和餐桌随笔,以及6000多个日夜积累而成的家庭食谱。

九力啊: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消除疲惫感的同时还越看越兴奋,大概是因为真的遇到了知音。醒来脑子里还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搭配、平衡、极简、食物本味、随性自在不刻意……《日日三餐》注入的是生活态度,记录的是生活状态。
No.7

(图片直达豆瓣读书页面)

豆瓣评分:9.2

作者:[英] 欧文·瑟维斯 / [英] 罗里·加拉维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