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王断天崖路 2019-08-30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过程


(一)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

第一步,将报表已知数过入工作底稿。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将利润表的本期金额过入工作底稿的本期数栏。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营业收入”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借记表示现金流入的增加或者现金流出的减少,贷记表示现金流出的增加或者现金流入的减少。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每编好一笔调整分录就要过入工作底稿,而不是待编完所有调整分录后才开始过入工作底稿。

第四步,核对工作底稿发生数和余额数。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等于期末数,利润表项目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等于本期数,核对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数均已经相等。

第五步,计算现金流量表项目并填列正表。计算工作底稿中现金流量表项目,并据此填列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二)调整分录和会计分录的联系与区别

1.调整分录和会计分录的联系

调整分录和会计分录都遵循有借有贷,借贷相等的规则;都遵循资产、费用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的规则。

2.调整分录和会计分录的区别

调整分录和会计分录的主要区别包括:(1)调整分录遵循现金收付实现制;会计分录遵循权责发生制。(2)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相关业务编制调整分录;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3)调整分录使用报表项目,现金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项目列示;会计分录使用会计科目,现金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4)调整分录特别强调付现、非付现费用;会计分录特别强调是否应该确认费用。(5)调整分录现金流量分流入和流出,现金流入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现金流出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会计分录中银行存款等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6)一个报表项目一般需经过多次编制调整分录才能调整完成;一个经济业务一般可通过一个会计分录处理 完成。

(三)调整分录的编制思路

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相关业务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营业收入”项目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当期业务逐一进行分析,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是工作底稿法的核心,难度很大,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梳理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把编制过程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至“所得税费用”项目。

第二阶段,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至“资本公积”项目。先根据公式“资产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计算,如果该项目计算结果已经和工作底稿上的期末余额相等,就不用再调整该项目。看下一个项目,如果相等,继续,如果不等,简单或者好理解的项目直接调整,如果复杂或者难以理解的项目,查看分析账簿或者“丁”字账的基础上编制调整分录,以此类推。

第三阶段,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结转。

第四阶段,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至“未分配利润”项目。

第五阶段,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调整。

案例说明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过程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报表资料,分析说明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过程,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与上述一致,但分五个阶段编制调整分录的开始、结束项目稍有差别。

例:甲公司2017年度部分资料如下:

(1)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料详见表1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已完成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第一步,将报表已知数过入工作底稿)。

(2)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000元,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4 000元,应交所得税额47 500元。

(3)本年管理费用中有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30 000元。

(4)本年发生财务费用60 000元,为分期付息方式长期借款的利息。

(5)假设没有特殊说明的费用均为付现费用。


要求:根据表1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和上述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调整分录,并过入工作底稿,计算填列表2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甲公司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报表已知数过入工作底稿,已在案例资料中完成。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至“所得税费用”项目。

(1)分析调整营业收入(单位:元,下同)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2)分析调整营业成本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3)分析调整管理费用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4)分析调整财务费用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5)分析调整所得税费用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第二阶段,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至“实收资本”项目。

根据公式“资产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计算。“应收账款”至“实收资本”项目中除“应交税费”“长期借款”项目外,计算结果均已经和工作底稿上的期末余额相等,这些项目不用再作调整,需要调整“应交税费”“长期借款”项目。

(6)分析调整应交税费

由于“应交税费”项目涉及内容很多,比较复杂且难以理解,需要查看分析账簿或者“丁”字账,在此基础上编制调整分录。先假设本期需要调整的应交税费金额为X,再根据公式“应交税费期初余额+应交税费贷方发生额-应交税费借方发生额=应交税费期末余额”,即:200 100+170 000-34 000+47 500+X=103 500。计算结果X=-280 100(元)。则: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7)分析调整长期借款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第三阶段,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结转。

(8)结转净利润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第四阶段,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至“未分配利润”项目。

(9)提取盈余公积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第五阶段,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调整。

(10)调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例如,如何将第一笔调整分录“分析调整营业收入中借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936 000”过入表1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呢?选中表1“三、现金流量表项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行,“调整分录借方”列,在行列交叉位置填写(1)936 000,(1)代表调整分录的编号。

第四步,核对工作底稿发生数和余额数。资产负债表项目如“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数=1 560 010+1 251 900=2 811 910(元),与工作底稿期末数相等;利润表项目如“营业收入”项目本期发生数=1 000 000元,与工作底稿本期数相等;核对资产负债表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数均等于2 106 250元,核对利润表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数均等于1 000 000元,核对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数均等于1 936 000元,核对调整分录借方贷方总计数均等于5 042 250元。

第五步,计算现金流量表项目并填列正表(表2)。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路和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