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北方工业大学的大二朋友曾提醒我:只看一科,你会很疲惫。 青山秀水的喀斯特地貌,在建军月的热风中,显得格外纯洁而美丽。我醉于贵州美景之中,应当有成倍焕发的精神与无限的阅读热情,遨游于《鲁迅全集》的书宇字宙之内,漫步于《中国文学史》的语径言路之上。因为,这是可以“厚积”而臻于《庄子》中庖丁“游刃有余”之境界的有效途径。 然而,朋友确实提醒我说:只看一科,你会很疲惫。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朋友的谶语已经应验了。其实,这是偏科使然,并非我要如此。 除了早读对《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的播音外,整天整天的功课,都是在阅读《鲁迅全集》。现在8665页的每一个字,我都已经逐个拜问了;剩余的10332页的文字朋友们,还在为我将来的嘴脸而列队欢迎着。经常,我在路上,看见满天星光,多想乘着光的战马,奔驰于表无硝烟而里有烟火的高考战场,马上可以凯旋的圣土。最终,授予我这位“真的猛士”以“国会勋章”,给我以风风光光的辉煌。 但是,热天特别能打败逐梦者的清醒,导致不留退路的道旁多了几个沉睡的古迹今痕,而我也忝列于这贡献者之列。 值得喜出望外的是,今晚,我找到了减轻疲惫的良方,那就是“分散精力”。 今晚,不同于寻常的劳累。午饭过后,就沐浴于导流月亮山甘泉的水管的末端的喷头之下。这过后,就下楼拌水泥、运水泥。这过后,再开运输车下至河滨,掇拾两个拳头大小的青硬鹅卵石。这过后,就开始了礼拜天的晚餐。这过后,就进书房,双手交换地于颊前扇街头义领的广告扇子。这一切都证明着晚自习的我是多么精神不足而疲惫呀! 为了减轻疲惫,抽出《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铨选一篇鲍照的“歌行体”古诗《拟行路难(其四)》来简单朗读。将精力从《唐宋传奇集·卷末》分散到四十七个字的古诗。我向疲惫反击,果然告捷了。 一旦我的精神回复到不疲倦状态,而能清醒地继续阅读时,我就收回心思,避免“三心二意”。不多时,深夜之孤月已经升到东半边的天,我的疲惫仍然不怎么大碍于我的作文。 也许,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单极化存在。正因如此,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也才有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说法。 梦回唐朝,状元郎尹枢书:“骊龙之珠,无胫而至。”还看今朝,我写:“阅读之精力,无疲惫而集中。” 这也许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界规定全日制课程表必须课程交换的原因了。 祖国未来的人才,必能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报效国家! 2019年08月18号23时3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