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念无明——我们从这里开始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31

一念无明——我们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部17年的电影,一部根据新闻事件改编、躁郁症患者为背景的电影。距今已过去两年时间,然而在没有自知自己的病情时,对此电影,或者说对此类电影我是一无所知。查阅病情资料时就曾提到过这部电影,却是最近两天才带有目的性的将其看完。

一念无明——我们从这里开始

“一念无明”,刚看到这个名字时,如同大多数人一样,不解其意。若不是提前了解了内容,确实对电影的题材、时代等信息毫无概念,更不会猜到它会将躁郁症搬上大银幕。也看了些影评,有关导演的一段采访,原话是说:片名我自己也想了很久,这不是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我和我女朋友写这个剧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到现在差不多也三年了,一开始就叫它《一念无明》。“无明”的意思就是看不见,看不清楚,“一念”的名字就是取自佛家的说法“一念代万念”。你一个念头,后面还有一个,后面还有一个,你第一个念头看不清楚,然后做的事情都不是很精确。他们都是爱对方的,他们都不是外人,电影里面我自己觉得没有外人,所以他们互相伤害的时候就是“无明”的,看不清楚他真的要做什么。“一念无明”即由此而生起的一切烦恼。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对此解释,我并不像网友那般恍然大悟,但却记住了一念无明原来指的是烦恼。躁郁症的病因也大多来自烦恼,一切的烦恼来自这个疯狂的世界。正如本片的英文名字——Mad World(疯狂世界)。英语的直白总是直戳心灵,人际的冷漠总是那么刺骨。何为冷漠?事不关己,唯恐避之而不及。曝露在大众眼中的躁郁症患者就是“精神病”,不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的异类人。没有人去为阿东多愁善感,也没有人去理解其内心世界,众生皆苦,而我们的苦就是自己情感世界的敏感。

一念无明——我们从这里开始

影片想要传达的第一个感受是:精神上的疾病与身体上的没有什么不同,情绪低落就像哮喘病,哮喘病的病因是有些人的气管很敏感,而有些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也很敏感。我相信这与我希望遭遇躁郁症的患者们最终可以像学会一项技能一样掌握它的观点一样。片中的阿东能从人们种种习以为常的行为里看到虚伪和荒谬,并直言不会地表达出来,于是他被所谓的“正常人”当做了精神病患。但生病的真是阿东吗?与其说阿东是病人,不如说他的敏感使他承接了这个社会的荒谬和疯狂。对此我深有体会,常常还会感叹自己具备可以洞穿他人的神奇天赋。从小到大看人的第一感觉向来都很准,后面再与之接触往往只是验证自己的第一感觉,鲜有失误。偶尔发生的误判,常常也是被自己主观的善良所欺骗,总会对人有美好的期盼。然而人性本恶,好的引导也难以改变人性中固有的黑暗。有些扯远了,我想表达的是,看到影片的这一刻,我才发现原来这不仅是所谓的天赋,也是躁郁症早早埋下的种子。我们对情感的敏感,带给我们看透人性的心瞳,也带给我们无明的烦恼。曾跟朋友分享过这一感受,她问的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说“都能看透,不就没有意思了”。是啊,看的越多感受这个世界越多的冷漠,也许就是我们走向抑郁的开始,而妄想改变的另一个极端即是我们躁狂的由来。

影片带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我们一定不能完全暴露自己的病情。无良媒体的恶意报道,让阿东变得众人皆知,然而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帮助,而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虽然母亲的死与他脱不了干系,但又有谁看到了那个父亲出走,弟弟不回,这么多年一直遭受母亲打骂也要给母亲按摩身体,最后辞了工作也不愿意送母亲进养老院的孝子呢?他说是自己懦弱、不够狠心做一个混蛋。当混蛋不仅不用再负责任,更不用再为了这些多如牛毛的世间烦恼所影响。然而,我们骨子里的“善良”不允许,即使在别的方面或者说行动上我们做不到那么好,就像片中阿东强制让母亲活动身体,因为母亲的事打了女友等表现。其实说是善良也不准确,应该说是自私更确切一点,是我们完美主义的自私。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在每个躁郁症患者身上都有发生过,过激后的表现就是深深的自责,然后是尽可能地挽救、不停地道歉、甚至开始自残、不停的哭。像阿东这样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自责就可能会伴随一生。当然,正常人发生这样的事也会如此,但他们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淡忘,或者轻微皱一下眉,而不会因此进入抑郁的状态。

一念无明——我们从这里开始

影片最后,父子二人被群租房里的房客集体驱逐时,父亲辛酸的一句话“我不是想要你们帮忙,我只是希望你们不要落井下石。”道尽了这个世界对精神疾病的歧视,还有一个细节,父亲多次提到,“我们什么都不懂,书又读的少”。但其实受教育程度是一方面,自然界刻在基因里的优劣性才是关键,这种歧视不会因为文化水平的提高所有改变,说出真相往往只会感受到更深的伤害。但我又加了一个量词“不完全”,是的,我们不能跟谁都说,但也不能跟谁都不说。有时的确想跟他人聊一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境。在没有确诊之前我的第一选择是父母,然而无论怎样的表述都换来的是“想多了”、“过两天就好了”之类的说辞,以致后面受其折磨的加重。虽然医生的确诊让他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依然在发生。当然这样的体会不是说只能从病友那里获得,这时候我们的“天赋”又派上了用场,可以判断哪些属于适合诉说的人,面对他们尝试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触。之前我还曾整理过一个感同身受的观点,下次再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写作经验的人,原本并不想用过多篇幅去解读电影,写到最后却发现有些偏离初衷。发文的核心目标还是让躁郁症患者更好的认清自己的病情,尽早走上自愈的道路,能够尽快掌握它,拥有美好的生活。第一篇正式发文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我很抱歉,但请大家,尤其是广大病友们相信,在未来陪伴大家的道路上,我一定会做的更好,也祝愿我们的未来都将拥抱阳光和希望!

一念无明——我们从这里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