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技巧别乱学,误区实在太多,这3种最典型,几乎所有人都出错

 梅雪舟 2019-08-31

钓鱼是许多人非常喜欢的户外活动,和很多其他活动一样,钓鱼同样也需要很多技巧,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自媒体平台中都有很多钓鱼技巧类的文章和视频,钓鱼人学起来也是非常方便,不过在众多的文章中,钓友们也要注意认真分析,小心求证,并且做到去伪存真,这样得来的钓鱼技巧理论才会更好用。

在钓鱼圈子里面,有很多所谓钓鱼高手的理论,甚至有些传了好多年的钓鱼理论,现在看来,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耳熟能详的理论甚至可以称为钓鱼误区!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几个明显就是误区错误的钓鱼理论,希望钓友们能擦亮眼睛,纠正错误,避免趟雷!

误区一:小鱼喜腥,大鱼喜本味”以及“冬春用腥,夏秋用素”

这套理论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刚开始钓鱼就开始了,许多钓鱼人也是遵循着这个理论去开饵,一年四季就在腥味和香味之间,或者是荤饵活饵和素饵之前来回切换,但是事实上配置饵料从来没有固定的理论,也不会有固定的套路,小鱼喜腥也并非就是小鱼喜欢吃腥味的饵料,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小鱼更加活跃,但是它的觅食能力还不强,水底的许多食物它吃不到,于是对这种腥味较大的饵料会一涌而上,大鱼也并不一定就不喜欢吃腥味的饵料,而是因为小鱼实在数量太多,而大鱼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屑于和小鱼抢食的,许多时候你在这边小鱼闹钩的欢腾,大鱼可能就在不远处待着,但是当小鱼突然不闹的时候,大鱼往往就进窝了!

鱼类作为动物,对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的摄入是必须的,所以荤腥的饵料,如果再加点甜味的话,其实对各种鱼都有十足的诱惑力,只是鱼类的生活习性会让他们的觅食习惯发生改变,毕竟自然水域的食物并非那么丰富,比如长期在底部拱食的鲤鱼,在夏季的时候喜欢吃底部可以分解的发酵的食物,那么我们此时采用发酵饵作钓,效果自然非常不错!

所以在很多鱼情下,并不一定在开饵的时候按照老理论去执行,其实只要是符合当前鱼情的饵料,大胆的去尝试,都能称得上是好饵料!

误区二:小钩细线搏大鱼

许多钓鱼人在吹牛自己的水平高时,最喜欢说的就是自己用多么小号的鱼线和小钩,钓上来一条常规思路无法想象可以钓上来的大鱼,比如用1.0的子线,钓到了一条10斤的大鱼,吹嘘自己的溜鱼功力是多么了得。而事实上想成功完成细线搏大鱼除了实力以外,还需要足够的运气才可以。小钩细线确实隐蔽性要更强,鱼口可能会更多,竞技比赛中的钓手大多都会采用这种钓法,但是如果你经常看混养的比赛你也会发现,比赛选手切线后换子线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人钓一场下来换个7,8付子线都很正常,这都是用的鱼线太细的原因造成的。

与其出现断线跑鱼,我们不妨把线号放的大一些,这样虽然隐蔽性差点,灵敏度差点,但却是上来一条鱼就能钓上来一条,加入作钓时间稍微一长,也不见得就比小钩细线的少钓多少。

误区三:红虫鲫、蚯蚓机等饵料的玄机

如果你钓鱼时间比较长,那么你肯定知道许多渔具店都售卖的一款叫“红虫蚯蚓颗粒”的饵料,来自于四川某知名品牌饵料工厂,售价还比较便宜,几块钱一包,如果你相信那就是红虫蚯蚓晒干的话,你就彻底错了,其实那些都是土,添加了化学药品的图制作的而已,说起成本的话,可能一包都不到一毛钱!而恰恰就是他们的这一做法,让许多鱼饵厂家效仿,于是各种和红虫、蚯蚓都能扯上边的饵料都冒了出来,甚至许多饵料还被奉为了经典,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饵料的名字都难副其实,而价格低的特点即使不好用,也很难会招来口碑扑街的风险!

市面上这种饵料的比例并不少,但是毕竟卖价便宜,去过于追究也没啥意思,但是国产饵料中,98%以上的饵料,都会利用腥味剂来代替虾粉等蛋白质营养成分以降低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国产饵料总是在钓鱼上差那么点意思的真正原因!

以上这几个误区也不过是诸多钓鱼谬论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大家如果细细去研究,再找个几十条,上百条都没有关系,其主要原因还是钓鱼本就是一个受到环境影响极大的活动,所谓钓无定法,其实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