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茂陵博物馆

 御冬青文斋 2019-08-31

       到西安前,老师就嘱咐我去茂陵看看,这才晓得茂陵原来是“开疆拓土而略输文采”的汉武帝的陵墓。到西安临潼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乘车去茂陵博物馆参观。天有点阴沉,配合参观陵墓倒也应景,让人有些凭吊古人的肃穆之感。

       茂陵博物馆位于距西安约40公里陕西咸阳的五陵塬上,是一座包含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茂陵博物馆依托霍去病墓而建,想来是因为霍去病墓前16件巨型石刻之故


       博物馆院内呈园林式设计,甬道两旁绿树如茵,亭阁矗立,水池楼台,景色怡人。这里的游客相比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少了许多,环境幽静,很适合在此细细回顾历史。







博物馆的琳池

       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霍去病墓。霍去病17岁就跟随卫青大将军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横扫匈奴主力,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帝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霍去病在24岁时因病离世,汉武帝为缅怀其功绩,下旨修墓要“冢像祁连山"。其墓上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西汉时石雕手法简练,借石造形,浑然天成,古朴气派。


“马踏匈奴”被是认为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主体雕刻。雕刻的战马姿态威武,雄壮有力。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在地,握弓持箭,双腿蜷缩,狼狈挣扎,惊惶失措,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高下悬殊的战斗场景。石刻采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技法,浑厚中显现强健之力。

“跃马”马形因石而造,浑然天成。胸前用“分层减地”手法雕凿成形,其余采用线刻技法。石马的颈项部弧度自然,质地紧致,后肢虽然蜷曲在地,但有蓄待发,一蹬即腾之感。

人与熊

石鱼

“伏虎”以写实的手法,因石材天然纹理,以线刻技法勾勒出猛虎的斑纹,整体生动,给人以伺机而动之感。

“起马”采用立体圆雕,躯体丰满,勾画出肩胛和四肢的长线条,曲度富于弹性,左前蹄紧扣地面,后腿也正用力,展现了由卧转向起身的动感。

       观看了石刻群之后,我们又来到展厅,这里收藏着在茂陵周围发现的一部分文物。有陪葬的石偶、动物雕像、日用铜器、陶器等。其中重要的展品有“错金银铜犀尊“四神纹青玉雕铺首”和“鎏金马”。




金虎镇,汉墓出土的虎镇呈仰首团卧状,为镇墓辟邪之物。其质有铜、石两种,铜铸又有鎏金、错金,出土时均四件为一套。




 











“铜漏壶,圆筒形,高32.8厘米,径10.6厘米,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盖上有托时辰标尺的支架,留有条形孔可以插浮标。壶底部有一滴水的短流,随着壶底漏嘴的滴水,造成浮标均衡的水平下降,用来标示时辰。









错金银铜犀尊

“四神纹青玉雕铺首,铺首是中国古代装饰门环兽首底座,此铺首用质地莹润的蓝田玉制成,属茂陵陵园的遗物,衔环孔呈卷鼻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巧妙地布局在饕餮纹两侧。

“鎏金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是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为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茂陵作为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既然来到茂陵,自然要缅怀一下汉武帝的丰功伟绩。

       西汉在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强盛。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承袭了其父亲休养生息政策,同时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外事“四夷”:南吞百越、北伐匈奴、西征大宛、东定朝鲜。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汉武帝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经营西域,开启丝绸之路。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茂陵博物馆还展出了《汉武帝事造像艺术展览》,从“金屋藏娇”到杀钩弋夫人立太子,反映汉武帝一生的故事。只是塑像的做工有些粗糙,我们一略而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