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年了,我们是否还记得,中国“居里夫人”和中国“原子弹之父”?

 攒破烂儿的 2019-08-31

时间的指针

又来到了6月28日

此刻的你

应该正结束一周的劳累

准备在难得的周末好好休息一下吧?

不知道你是否会记得

在27年前的今天

有一个很重要、很厉害的人

永远离开了我们

说起他的名字,堪称如雷贯耳

说起他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

他是国学大师钱玄同之子

是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他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
并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他目击了地球上第一次核裂变
他与夫人何泽慧博士
一起发现并解释了铀的“三分裂”现象
夫人何泽慧为此被西方媒体
尊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大学毕业照

留学11年后
他带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信念
再次回到祖国
为新中国购置了
第一批核物理实验设备
他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他叫——钱三强

27年前的今天

1992年6月28日

他在北京逝世

享年79岁

1


1913年10月16日

他生于浙江绍兴

一开始他的名字叫“钱秉穹”

他的父亲钱玄同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一次

一位体质比较瘦弱的同学给他写信

信中自称“大弱”

却称名字为“秉穹”的他为“三强”

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

恰巧被父亲钱玄同看见了

钱玄同风趣地问道

“你的同学为什么叫你‘三强’呀?”

秉穹认真地回答了父亲的询问,

“他叫我‘三强’,是因为我排行老三,

喜欢运动,身体强壮,

故就称我为 ‘三强’。”

钱玄同先生一听连声叫好

“我看这个名字起得好,

但不能光是身体强壮,

 ‘三强’还可以解释为

立志争取德、智、体都进步。”

在父亲的肯定下

从此以后他正式改名为“钱三强”

▲19岁的钱三强

1929年

16岁的他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

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3年

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

之后,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

以报国之志远赴欧洲

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做研究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同学毕业合影,后排左一是钱三强,前排右二是何泽慧。合影时或许钱三强不会想到,这位梳着大辫子的女孩成了与他共度一生的爱人。

2


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国土沦陷

24岁的他带着复杂的心情

来到法国巴黎攻读博士学位

在巴黎他有幸得到了

居里夫人的大女儿的赏识

他的博士论文也由她亲自指导

物理学在当时迎来大发展

小居里夫妇跟钱三强进一步验证了核裂变现象

带领他进入核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在通过论文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后

他非常想要回国

可此时二战全面爆发

回国之路搁浅 

异国他乡,战火缭绕

钱三强心里却始终惦念着一个人

他的大学同班同学——何泽慧

何泽慧出身名门

18岁便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是当年唯一的“女状元”

▲童年何泽慧(右)与兄弟姐

在大学里

活泼优秀的钱三强与落落大方的何泽慧

是同学们眼中的“郎才女貌”

俩人彼此之间也互有好感

两人的毕业论文

同时获得全班最高分

钱三强常常拿起那张毕业照片

面对照片上温婉亲切的何泽慧

却没有机会诉说衷肠

但在1943年的一天

钱三强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件

发件人是正是他牵挂的何泽慧

她在信里写:

“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

代我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原来

何泽慧毕业后到了德国留学

但身处二战中的德国

她无法寄信回国

她希望在法国的钱三强帮忙转达

这可能就是缘分吧

一封信件让一份乱世年代的爱情

得以生根发芽

德法两国通讯在二战时管控极严

每封信件最多不能超过25个字

钱三强和何泽慧的爱情

就从这些短短的文字间,悄然滋长

随着二战接近尾声

两个人之间的通信更加频繁

一次次鸿雁传情

让他们的感情层层递进

3

1946年4月8日

他和何泽慧在巴黎注册结婚

结婚之后

他和夫人何泽慧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他们俩在局里实验室

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份四分裂径迹

这个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法国国家科学院授予钱三强

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他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钱三强夫妇在居里实验室

基于这项成绩

他和何泽慧也被法国媒体称为

“中国的居里夫妇”

显而易见

事业上升期的“中国的居里夫妇”

可以留在法国继续利用优越的科研条件

而且按照他们的势头

取得更大的成绩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

在他的眼里

国家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在1948年

他和她做出决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国

▲钱三强和小居里夫人一家

小居里夫妇虽然惋惜和不舍

但被他的爱国之心打动

于是把一些重要的数据以及很难弄到的放射源

交给了他,说回国后可能会用到

1948年5月

钱三强和何泽慧带着思念和希望

抱着未满1岁的女儿,登船回国

▲钱三强夫妇和女儿在回国的轮船上

4

回国之后

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

他四处奔波延揽人才

他找到先期回国的彭桓武

写信给浙江大学教授王淦昌

邀请他们共同筹划核科学研究计划

他邀请自己的老师吴有训

担任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钱三强任副所长

在他的精心组织下

赵忠尧、邓稼先、杨承宗等

一大批科学家从国内外聚集起来

短短几年

近代物理研究所就发展到600多人

▲钱三强与王淦昌(油画)

1954年

他给高级将领们讲解原子弹的知识

他从“什么是原子核”讲起

深入浅出地介绍原子弹的原理和构造

1955年

党中央作出大力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1956年5月

在北京西南郊建设的新研究基地破土动工

短短两年多时间

昔日的荒滩野岭间出现了一座原子科学城

也就是今天原子能院的所在地

这成为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

综合性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1958年9月27日

国务院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

一堆一器移交生产典礼

一堆一器的建成

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10月16日

在罗布泊

中国第一次核爆试验准备就绪

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等待原子弹启爆的时刻

这一天

他没有去现场

而是一如往常去二机部办公室上班

那天上午

他去了二机部部长刘杰的办公室

刘杰对他说,

“今天爆炸,大概也有不成功的可能。”

他的眼里一下子涌上了泪,坚定地说

“一定会成功的!”

随着戈壁滩上蘑菇云的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腰杆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
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天
是他51岁的生日

5

为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

他燃烧自己所有的能量

以及恢复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

交流而四处奔忙

一直忙到晚年

一生当中

他不追名逐利

却始终如一地奉献着

他严于律己

却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所有去他家去慰问的人

都被屋内的陈设之陈旧给惊呆了

房间里除了书就是资料

老式沙发坐下去

都能感觉到弹簧的破损

陈旧的藤椅腿上

还缠着密密麻麻的布条

▲何泽慧和钱三强在一起研究有关学术问题。

国家几次催他乔迁新居

可他一直住在中关村的“老家”

理由很简单、很自然

住惯了,有感情

而且离图书馆近

查阅图书、资料很方便

▲1992年4月,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中国科学院第6次学部委员大会上。

他的一生

为世界和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留下宝贵的业绩

作为他的后代

我们将把他的业绩和精神传承下去

今天

让我们一起

记住他的名字

感念他的付出

铭记他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