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仁东先生,您看到了吗?FAST新发现93颗脉冲星!

 老鄧子 2019-08-31

清晨起来,看到了媒体报道称:

 
“被誉‘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投入使用近三年,已实现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侯选体,其中有93颗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面对着这条新闻,内心起伏翻滚,眼眶已不觉湿润,这是一代代中科人拳拳报国之心的明证!
 
遥望着天上那颗“南仁东星”,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哽咽的向天问道:
 
“南仁东先生,您看到了吗?”
 
时光总是荏苒,再过半个月,就是南仁东先生离开我们两周年,他再也看不到他花费了22年心血建设的“中国天眼”,不断地帮助中国“开天眼”,探索未知的宇宙;甚至,他也看不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于“共和国荣誉称号”之列,这是属于他的实至名归的荣耀!
 
如果我们把时针往回返转到26年前,1993年,南仁东先生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听到与会的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总有些念头,会让人大脑一热,便灵光乍现,48岁的南仁东先生对同事说:
 
“咱们也建一个吧!”
 
说干就干!
 
1994年初,南仁东就决定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并开始在贵州的选址工作;
 
同年7月,500米口径球米娜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横空问世;
 
这一年,南仁东先生49岁!
 
可是又能想到,就一个简单的选址,南仁东先生竟然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地图,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足足找了12年之久!
 
2006年,他终于找到了那个理想的望远镜台址;
 
这一年,南仁东先生已61岁!
 
六十岁的老人,原本到了颐养天年的日子,可是对于南仁东先生而言,六十岁不过是新的开始:
 
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工程立项建议书,这意味着它正式进入可研阶段;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可行性报告,正式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2009年2月,FAST初步概算获得贵州发改委批复;
 
2011年3月,FAST工程开工报告获得批复!
 
这一刻,距离南仁东先生提出“我们也建一个吧”,整整过去了18年,当年48岁的中年男子,已变成66岁花甲老人,无情的岁月呐,你为何如此的匆匆?
 
2014年,天眼反射单面吊装前,南仁东先生不顾自己69岁的年迈身体,亲自进行“小飞人”载人试验;
 
2015年3月,70岁的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
 
思及此,泪已潸然,情不知何向?唯赤诚之心,方有拳拳之效乎?
 
2016年9月,耗时22年之久的“中国天眼”即将建成,而此时的南仁东先生,不顾自己的羸弱之躯,仍然从北京飞到了贵州,见证了自己22年前的设想成真!
 
2016年9月25日,永载史册的一天——“中国天眼”正式启用,开始接受遥远的天际信号;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先生肺癌恶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半个月后,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发现脉冲星;
 
2年后,FAST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侯选体,其中有93颗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南仁东先生,您看到了吗?
 
我想,您在天上肯定看到了,因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而您,就是那挂在天边的引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