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理论】知识清单:教材应有的构成要素

 濤聲懿舊 2019-08-31

知识清单:教材应有的构成要素

——从一个课例谈教材语知系统的编写

邓木辉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课标淡化知识(本文指狭义知识),目前的教材没有知识清单,没有知识体系。这导致教师难教知识(容易出现错误)甚至不教知识,导致学生欠缺知识,也导致初高中教学内容不衔接(初中不教语法修辞,而高中要恶补)。为避免这些弊端继续出现,为方便教师进行知识教学,教材不应“去知识”,而应该有知识清单。而这,需要课标及教材编者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关键词:知识教学;教材编写;知识清单

 江苏名师张悦群教授发动中学语文教师为教材编写建言献策,他设计了“板块怎么组元才好”“语知系统怎么编才好”“高初中怎么衔接才好”等15个问题。我不揣浅陋,就“语知系统怎么编”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与建议。我认为,语知系统怎么编?关键是教材应有知识清单。本文的“知识”指语法修辞等狭义知识。下面先从一个课例谈起。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刊发了周自厚老师的文章《明确概念:知识呈现的首要任务——读关艳丽老师执教的<文言词类活用>》。该文是周自厚老师阅读关艳丽老师执教的《<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实录》后的一篇读后感,在感叹关老师敢上知识课的难能可贵、肯定关老师课上得成功的同时,该文着重就“什么是名词活用”“什么是动词”“什么是状语”等问题对关老师“呈现知识概念不明确、有知识性错误”的问题作了颇有深度、令人信服的分析。正如作者标题所明确宣示的那样,该文认为,明确概念是知识呈现的首要任务

 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但同时认为,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教师搞知识教学已属难能可贵,而“呈现知识概念不明确、有知识性错误”,其过错不在教师而在教材——教师没有正确呈现知识概念、阐述知识内容的教材作为凭借,教学无所依托,焉能无错?如何让教师更好地明确概念、呈现知识,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教材责无旁贷!那么,教材如何编写才能方便教师进行知识教学,便于教师明确概念、呈现知识,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的看法是:关键是教材应有知识清单。

 这里的“知识清单”有四层含义。一是指教材有一套较为科学、简明实用、方便教学的知识体系,如: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语素知识、词类知识(词的构成;实词虚词等)、句子知识(单句、复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群知识等;关于古代汉语语法的词类知识(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句子知识(各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关于修辞的各类修辞格及其表达效果等。二是指教材有介绍各类知识的知识短文及训练能力的练习内容,并做到概念阐释与知识介绍简明扼要、清晰准确,练习安排贯穿于课文学习,并做到数量适宜、难易恰当。三是指各类知识要作为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以保证知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要像现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那样,将语法知识以装点门面的附录形式呈现,导致教学不教语法修辞知识。四是指根据知识系统的难易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对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知识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做到初高中教材的有机衔接,避免现在普遍存在的初中不教语法修辞而高中几乎从零开始补语法修辞等荒唐现象与弊端。

 教材果真有知识清单且做到了以上几点,这不仅能给教师进行知识教学提供方便,而且能使教学不出现“概念阐释不准确、知识呈现不正确”等成为可能。

 编写一套具有完整知识体系、方便教师进行知识教学的教材,需要课标及教材编者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对知识有起码的虔诚谦卑之心,而不要用虚无主义态度对待知识,认为现有知识都是毫无用处的“垃圾知识”。这么建议,已经颇有些“知识中心”的倾向了,有违新课改“做中学”“活动中心”等理念。然而要知道: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与结晶,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凭借与手段——人类认识世界是需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为凭借、为手段的。认知个体的渺小与未知领域的无穷,决定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只能是渐进性的,也决定了人类对前人的认知成果必须虚心继承。否则,有违社会文明,有碍社会进步,阻碍社会发展。中国常常以具有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自豪,为美德,为何独独对前人认识世界的成果与结晶、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属性的知识大加排斥呢?因此,不应该淡化知识乃至“去知识”,教材有知识清单与知识体系天经地义。

 按我的教学感受与理性思考,教材有知识清单是最起码的要求,实属天经地义。然而,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在新课标“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理念主宰下,希望教材有知识清单的想法十分不合时宜。这些年,我在阅览教学刊物中注意到: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虽然有人认为现有知识体系是几无用处的“垃圾知识”,但出于对淡化知识的担心与方便教学的考虑,主张重新构建教材新的知识体系[1];然而,有人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活动建构的,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知识体系,因而不仅全盘否定现有知识体系,而且反对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当然也反对学习知识 [2]!可见,希望有知识清单的愿望是多么不合时宜!尽管如此,我始终主张:教师要传授知识,学生要学习知识;而为便于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教材要有知识清单;而教材要有知识清单,修订完善现有知识体系即可,不必全盘否定现有的知识体系,另起炉灶推倒重来重新构建。须知:人类文明是渐进的,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完全否定了既有的知识体系,等于割断了历史,割断了文明;何况,我们重新构建的一套(假如能够毫无借鉴地构建),谁又能保证它一定是尽善尽美一劳永逸的呢?这些意思,我在拙文《语文教学勿“无知”》[3]、《“本体与法”与“理论语法”略谈》[4]、《初高中教材应衔接》[5]、《从教学衔接看中学语法教学》[6]等也曾有所表达。

 教材有了知识清单,这对教学内容具有规定性,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依托有凭借,能使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大容量与高质量,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相反,教材没有知识体系与知识清单,教师即便有“教知识”的理性自觉,也只好自己开发关于知识的课程资源,自己确定关于知识的教学内容,但常常由于知识、视野、精力所限,很难保证自己开发的课程资源与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质量与容量,教学具有摸索性质,难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本文开头所列举课例的情形;更何况,教师大多没有“教知识”的理性自觉,自然谈不上自己开发关于知识的课程资源与确定关于知识的教学内容,更谈不上进行知识教学了。而这必然导致学生知识欠缺,导致人类文明断裂。

 总之,为方便教师进行知识教学,保证教师准确高效地教学知识,教材应有知识清单与知识体系。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感受与粗浅思考提出的很不成熟的建议;至于教材“语知系统怎么编才好”,这是只有专家才能回答并做好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J].语文建设,2009(4).

 [2]陈尚达.对建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论的两点质疑——与黄厚江老师商榷[J].语文建设,2009(10).

 [3] 邓木辉.语文教学勿“无知”[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09(12).

 [4] 邓木辉.“本体与法”与“理论语法”略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1(2).

 [5] 邓木辉.初高中教材应衔接[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3(5).

 [6] 邓木辉.从教学衔接看中学语法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