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无数人头疼的胃病胃炎,终于有救了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8-31

一、现代人,胃病缠身

《黄帝内经·素问》有这样一句话:"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一段话,寥寥数十字,把胃对人体的重要性,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然而如今,胃病几乎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一个大麻烦,胃胀、胃痛、胃炎、胃溃疡等等,几乎可算是天下第一大病。

而且胃病不像感冒发烧,不仅好的慢,难调理,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的困扰。
就拿最最常见的胃炎来说,患者经常会有胃痛、反酸、胀气,吃点就饱,睡眠不安等症状,且没完没了,长期吃药也不见好,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它日渐恶化甚至癌变。

可以说,现代人已经被胃病缠身了。

二、胃病,从何而来?

无数的胃病患者,对于吃药只缓解,不根治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怎么办?难道我们拿胃病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胃病患者中,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且很多人是到医院检查了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这些胃病。

那么,胃病究竟从何而来呢?

1、饮食伤胃

所谓病从口入,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食物对胃的伤害,胃不好的人,想不生病都难。
像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吃垃圾食品等等,都容易胃肠疾病就更易发生。

2、寒邪犯胃

中医说,最伤胃的是什么东西?是寒邪。寒邪最易使脾胃阳气受伤,特别是有贪凉饮冷习惯的人,胃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为胃阳既是胃动力来源,也是胃的防护伞,可以及时把对胃不利的东西,一旦被寒邪损耗,你的胃就会任人宰割。

3、肝气克胃

还有些人,饮食保暖都没问题,会感到胃不舒服,经常没胃口,消化不良。

这大概是肝气克胃,中医五行中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木与脾土相生相克,肝气过旺或是过弱,脾胃之气都会受其影响。说白了就是人的不良情绪会克制胃的功能。
三、胃炎:十有九寒
胃病里面,胃炎占了大头,而且许多严重胃病最初都来源于胃炎,我们很有必要知道胃炎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预防它,调理它。

关于胃炎为什么会产生,西医中医均有说法。

西医从病原学来说,认为之所以有胃炎,主要是因为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引起人体胃部发生炎症,发现者甚至还因为发现了它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那么,古老的中医又是怎样认识胃炎的?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心腹痛》论胃痛的病因时指出:“唯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而总其大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唯一二”,认为胃病与寒密不可分。
《伤寒论》同样也提到:“伤寒下之,不解,因作痞”,还没有到该泻下的时候就泻下了,于是出现痞满。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服用了过多寒凉之物,比如感冒发烧经常吃些寒凉的西药,造成人“下之太早”,形成了心下痞,即现在所谓的胃炎。
故胃炎按照中医古典的认识,应该是“病发于阴,下之因作痞”,“十个胃病九个寒”,防治胃炎关键从在于防治胃寒。
四、现代人如何调理胃炎?

现代人治胃炎,习惯靠吃来解决,吃各种各样的西药,三联四联杀菌等等。

当然,在不考虑西药副作用的前提下,药物的确可以杀死细菌。但不可能完全杀死,运气好的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杀到仪器的检测水平以下。

但还是那句话,根源在于胃部环境,胃环境内的寒邪,这是吃西药不可能解决的。

而且不要忽略了,你的胃本来就不好,寒气积聚,再吃一堆寒凉药物,或是别的补药,调理的同时难免还会对胃造成伤害。


很多人就是这样吃药,短暂的调理好了,但胃环境并未改善,导致日后病邪卷土重来,十年几十年的老胃病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们要提醒,如果是吃西药调理胃炎的患者,切忌注意避开过去那些伤胃的习惯,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疼。

除了西药,中医有一个经方专门针对心下痞,叫半夏泻心汤。这个方有半夏、人参、干姜、甘草、大枣、黄芩、黄连,辛开苦降都有,补泻兼施。
一般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使用的规律有3条,一是吃点东西就饱;二是睡眠浅,稍有动静就睡不着;三是平时容易心烦,舌苔有点黄。如果您有类似的症状,不妨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此经方。

五、艾灸如何调理胃炎?
艾灸当然是能够调理胃部疾患的,并且艾灸的先天优势,很好地克服了吃西药大的一些窘境。
中医认为胃炎一般虚寒证为多,有胃痛,劳累或食冷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经常腹泻不止、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等症状。

调理宜温通调补,这正是艾灸最擅长的,艾灸的特长就在于应对虚寒之症。只要选取好合理的穴位,坚持调理,不论预防还是调理都能发挥作用,具体穴位如下:
1、中脘穴

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穴,擅长调理消化疾病。
2、天枢穴

用于调理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3、足三里

凡是胃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

4、脾俞胃俞肝俞

肝和脾胃又是相互影响的。脾主运化,把五谷营养传送给肝,让肝的疏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可以调理气机帮助脾升胃降。 

艾灸方法:艾灸盒或者艾条悬灸,头面部10-15分钟,胸腹部20-30分钟,背部四肢20分钟,一周休息1-3天。
注意事项:艾灸这些穴位过程中,最好灸至热气入内,胃内咕咕作响或微微似有汗出乃妙。连续艾灸后,有一些人会出现排病反应,入口干舌燥,眩晕耳鸣,肠鸣,长痘痘,拉稀,小便频数,发烧等等,大概率是胃肠在逐渐恢复。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幽门螺杆菌,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幽门螺杆菌只有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滋生炎症。

而最适合幽门螺杆菌繁殖的,正是胃炎患者体内那种寒凉的环境,一旦胃部环境改善,幽门螺杆菌数量也会锐减,到医院检测也就检测不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