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医馆联盟第二届国医馆经营模式与特色技术专家共享探讨沙龙

 然道国医馆 2019-08-31


8月21日,夏秋时节,末伏日烈的广州,一帮有中医梦,苦乐笃行的中医人坐到了然道国医云山金谷馆的会议室里,这帮人其实都只有过一面之交,没有寒喧、客套话,交流起中医馆的经营来就象久别重逢的老战友——话不落空,心领神会。这帮人就是:

至诚金方中医教育学院院长——孔令华;

广州新世纪医院企划主任——郭旭;

名医汇全国营销总监——文先雅;

名医汇运营经理——唐海云;

康合慢病诊疗中心院长——刘孝忠;

康祺综合门诊董事长——麦镁晨;

易和泰生国医馆创始人——陈凯生;

然道(连锁)国医馆创始人——周祈福

他们都是业界实干家。

他们在为一个本是历史传统行业而今却成了一个无律可循的“新型”行业(国医馆)探索生存发展方向。国医馆——一个在医疗机构名称目录里没有的名称,近年来突然冒了出来,硬是在民间中医人的强推与政府的关怀下,被现阶段医疗行政部门所认可。“国医”,顾名思义其实就是的人们对中医的尊称,那么国医馆就是包含以开展传统中医药诊疗为主的中医门诊、诊所的称谓。中医人就喜欢咬文嚼字,总感觉叫国医馆比叫中医馆有文化,搞到现在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国医馆是个什么机构……所以国医馆经营整体不景气,今天坐到一起的人基本上都是这行业的经营者吧!

近年来国家层面到各级政府都在口头上、政策上鼓励发展中医药,可今天坐在这的人中早在十多年前都在实干国医馆,可想而知他们为了自己对中医的那点情怀天真到了什么程度......个个都想做国医馆的领跑者,经过近十多年的笃行、探索、试错,大家想明白了应该坐在一起,共创、共享、组团前行,才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合国医馆机构发展的道路。大家相互介绍自己笃行的艰难经历,除了有共鸣、感受,更多地还有发现,发现的不是共同点,而是亮点,当一个人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时,说明这个人很成熟,有空杯的学习心态,能做大事,称得上企业家的人更是如此。一帮愿意学习并能自我改变的医馆老总坐在一起,肯定能有所创新。

在当前国家医改要求加强基层、公立医疗体系建立医联体、社区医疗机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成熟医疗人才紧张的大背景下,个体的、民营的中医机构(包括连锁机构)生存发展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国医馆(中医诊所、门诊)近年来新增数量喜人,百姓对中医药消费也成增长之势,可现实是自今年四月份以来在广州(中医门诊、诊所)国医馆关门的不少,而更多的都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严酷现状。行业发展面临的是一方面需求增长,一方面是机构不能生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大家分享的信息综合分析如下:1、医馆整体定位不准。

2、缺乏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内容。

3、医馆内部机制陈旧。

4、不能准确把握需求。

经过大家切合实际的讨论,交流,基本形成了:专科技术、信息、客户资源共享、共建的联盟发展思路,并明确了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来实现联盟运作的初步共识。期待下一期另择吉日大家坐在一起探索具体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