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曾经在送女儿上大学的时候,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并且将这封信的内容公布在博客上,他之所以会将这篇文章在博客上发表,主要是觉得这封信可以给中国的父母能够有所启发,也希望为人父母的你能够将这些建议铭记于心,并且慢慢的付诸于行动。 【1】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的话,潜移默化的就可能用批评的态度去解决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孩子们做得不好就要被父母惩罚或者威胁的话,那么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才能来唤起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虽然可能会使得孩子特别的听话,但是孩子长大之后却会特别的缺乏自信,尤其是对于小的孩子来讲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失败的,相对来讲,我们应该能够给予孩子的是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并且这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2】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如果是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是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的放权。因为放权是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也能自己感受到父母相信自己。而在放权中环境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并且具有深深的责任感。 【3】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在中国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说教,这样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你会变得逐渐的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并且同也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所以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好一个榜样,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那么自己说出来的话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4】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只是觉得父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会从无话不谈,变得避而不谈,慢慢的就有孩子会产生代沟和隔阂,这个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很难懂,但其实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并没有放下身段,定了太多的规矩,让孩子逐渐变得胆小被动,并不想跟你去表达任何他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价值,以朋友的身份去跟孩子开玩笑,这样是特别容易做孩子们的朋友,并且赢得他们的信任。 这4条建议其实是写给各位家长能够给大家一些起帮助和启发,并且能够起到一些共鸣的作用,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以后更好的自己。 |
|
来自: 昵称zgcB2Gj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