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印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fú, 从示从畐,顺天垂象(示),腹满(畐)之义。“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 名词性 1、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佑也。――东汉·许慎《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西汉·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兹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风车云马遄难留,饮福百拜谢神休。——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2、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3、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4、姓 动词性 1、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2、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3、通“副”(fù)。相称,符合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人要懂得珍惜眼前幸福,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不要总是抱怨,但是却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追求。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家虽丰腴而自处约素,常以惜福教家。” 常说人在福中不知福,有几多人能够珍惜现在呢?古人有谓:‘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幸福之事过后方知,除了徒增悔恨与追忆外,于事何补?我们何不珍惜现在,果能一念知足,约束个人无止境的欲望,当下娑婆即是乐土。 惜福,就是珍惜福气,珍惜当下的福分,崇尚简朴,而不过度消耗。惜福,意味着对生命中的拥有知足;惜福,意味着对万物的博爱;惜福,意味着承载自己的天地万物,心怀敬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