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1 茅盾文学奖|第十届获奖名单揭晓,这五人为何获奖?壹笔·作文 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6日在北京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长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本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书目 01. 梁晓声《人世间》 《人世间》中描写的周氏兄妹、周父,都有梁晓声兄妹自己和父亲的影子,“我父亲是支援大三线的建筑工人,我从小生活在小说中提及的光字片街道。”梁晓声的家在当时算不错的,两间正正方方的土坯房,门外还有一块一米宽、两米长的“小花园”。父亲在大西北当建筑工人,每个月按时给他们寄钱,母亲一个人养着5个孩子。梁晓声说,那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生活会变得像现在这样。 /推荐理由/ 《人世间》形象而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近50年中国的百姓生活和时代发展。这对于今天的人们回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有着弥足珍贵的认知和审美功效。 /名句推荐/ 文学应该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梁晓声 02. 徐怀中《牵风记》 以解放战争中挺进大别山战略行动为背景的《牵风记》其实缘起于1962年,徐怀中以纪实的笔法写出了约20万字的初稿,后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小说未及完成出版便被烧毁了。新时期以来文艺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他感觉到从前创作有其局限性,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也给了小说以新的生命。从2014年开始,他投入重写50余年前的未竟之作,经过不断修改润色,到2018年终于写完。 这是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艰难蜕变,他称:“我的小纸船在‘曲水迷宫’里绕来绕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才找到了出口。”小说的重心也从正面描写战争转变成了“着意织造出一番激越浩茫的生命气象”。 /推荐理由/ 《牵风记》这部小说的命运所见证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创作,也是我们文学的巨大发展。 /名句推荐/ 他仿佛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好在他并没有应声栽倒在地。——《牵风记》 03. 徐则臣《北上》 大水汤汤,溯流北上,大运河是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也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家徐则臣最新长篇小说《北上》试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 /推荐理由/ 徐则臣实际上写的并不只是运河,他是拿运河作为线索写国家的历史巨变,这是和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的。 /名句推荐/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北上》 04. 陈彦《主角》 《主角》的主角叫忆秦娥。一九七六年她出场时,还不到十一岁。姐妹俩,她排行老二。父母亲更希望她们能招引来一个弟弟,因此,姐姐取名叫来弟,她叫招弟。招弟对上学兴趣不大,上完学还得回来放羊,倒不如早早回家放羊算了,她想。论条件,县剧团招收演员,是应该让她姐去的,她觉得她姐比她漂亮、灵醒。可家里觉得姐姐毕竟大些,还有用场,就硬是把她送了去。她舅胡三元是剧团的敲鼓佬,觉得外甥女唤招弟太土气,就给她改了第一次名字,叫易青娥。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省城剧团的大名演叫李青娥,才照葫芦画的瓢。后来,易青娥还果然出了名,又被剧作家秦八娃改成忆秦娥了。也许是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又有点意思,忆秦娥竟然从此就爆得大名,一步步走向了“塔尖”,终成一代“秦腔皇后”。 /推荐理由/ 《主角》描述了主人公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际遇,并通过她反映了秦腔起起落落的历史,描绘了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 /名句推荐/ 人可能在偷懒中获得一点快活,但却会丢掉更重要的东西,也会丢掉一生最美好的。——《主角》 05. 李洱《应物兄》 《应物兄》是李洱沉寂多年,经过13年锤炼推出的长篇作品。作者在小说中虚构了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的筹建,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展现30多年来几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精神轨迹。 /推荐理由/ 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小说,它的巨大价值将在众声喧哗的不同阐释中逐渐得到揭示。 /名句推荐/ 体会到人物的难处,就不会高高在上。——李洱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目推荐 当然,除了本届获奖的5本好书以外,还为你推荐几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他们是历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书目~ 01. 《芙蓉镇》——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这里有一段你不可不知的历史。 这段历史,零零后、九零后、八零后都未曾经历,甚至七零后也只是在那曲乱世狂音结束之后听了听绕梁的余声。然而这段历史,本身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最高境界。所有的人,都非人;所有的事,都魔幻。 在那段长达十年之久的荒诞年代里,人们靠勤劳的双手赚钱致富是违法乱纪的,你有情我有意的两个人相亲相爱是天理不容的;摇旗呐喊可以成为先进模范,玩弄政治可以成为领导人物;一切的不可能都是眼前的现实,一切的不合理都是至高无上的正确。 “大字报”“四清”“三面红旗”“地富反坏右”,这些已被岁月弥封的字眼,也许,你该知道它曾经的存在。“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人生信条。 /名句推荐/ 活下去,像狗一样的活下去!——古华 02.《钟鼓楼》——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钟鼓楼附近有个四合院,四合院里有个薛大娘,薛大娘家要办喜事了……故事从早上5点写到晚上5点,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小时。 在这十二个小时里,四合院里的与四合院外的、钟鼓楼前的与钟鼓楼后的、青春洋溢的与老气横秋的、经商的与从政的、相爱的与互恨的、历史上的与眼目前的,交织在一起,仿佛北宋年间汴河两岸的人们在清明节时上河游玩的景象。柴米油盐酱醋茶幻化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在老北京的背景里,铺染成一幅喜怒哀乐的风俗画。 “银锭桥畔那卖豆汁的夫妇,不知后来同女儿团聚没有?他们那爿小小的豆汁铺,百年之后,不知尚有余痕可辨否?”一碗豆汁,也有它自己的前世今生。 /名句推荐/ 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刘心武 03. 《穆斯林的葬礼》——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名句推荐/ 时时想到可能会被别人超越,才会用双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超越别人。——《穆斯林的葬礼》 04. 《白鹿原》——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古朴的原野、野性的人们、战乱的硝烟、横行的瘟疫,用原始得有些毛茸茸的文字表达出来,仿佛在那无垠的旷野上狂吼,余音在云上刻下了史诗。 /名句推荐/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白鹿原》 今日微信更新:《催吐式瘦身|我胖,所以我不开心》,“你是sd还是用g”?“我可以zr”。看到这样的对话,是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啊?这些字母都是什么暗语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