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挨揍和从不被揍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点儿

 wangqing0 2019-08-31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把这个理论当成育儿口诀,孩子犯了错,惹得家长不高兴了,总想把孩子打一顿解解气,也给孩子一个教训。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坚决反对打孩子。梁女士和丈夫的育儿方法就是两极分化,梁女士主张科学带娃养娃,毕竟打出来的孩子,虽然他们在表面上承认错误了,可实际上,内心还是会特别委屈的。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养成孩子粗暴的性格。

经常挨揍和从不被揍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点儿

丈夫则觉得,孩子不打不成才,他们现在年纪还小,没有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做错事情的时候光靠讲道理,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有时候为了孩子的教育,梁女士和丈夫就没少起争执。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梁女士的家中出现 。在如今,很多家庭也在纠结,每当孩子犯错时,究竟该不该动粗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从小被打到大,以及从未被揍过的孩子,在长大后都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吧。

经常挨揍和从不被揍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点儿


经常挨揍的孩子和从未被打过的孩子,20年后都会有哪些差别呢

1.性格差异大

孩子犯了错,却只被口头上批评几句,他们就很容易左耳进右耳出,不长记性,下次再犯的概率比较大。虽然挨打的孩子都是因为做错事情,家长忍无可忍的情况才动手。

可通过挨揍,却能让他们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记住身上的痛处,震慑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孩子害怕再被打,在今后就会努力变乖一些,避免下次再重蹈覆辙了。

经常挨揍和从不被揍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点儿

2.承受能力不同

有一些家长觉得,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承受能力应该会变得更好,反而是那些从来没挨过打的孩子,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承受能力差。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凡事有讲究个度,如果孩子从小不管大错小错,都会挨一顿打,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在犯了错后第一反应会是逃避、隐瞒过错,一旦犯了什么大错,不仅要承受犯错后的愧疚和压力,还要额外承受挨打的恐惧。

经常挨揍和从不被揍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点儿

一些家长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后,就坚决不打孩子了,而是用惩罚代替棍棒教育。

比如曾经就有一个男孩因为在电梯里“嘘嘘”,被家长勒令写检讨张贴在电梯中向整个单元的住户道歉,并且让孩子自己承诺打扫一个月的电梯,这样的错误弥补方式不仅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下的错是要自己来弥补的,而不是打一顿就完事了。

孩子做错了,究竟该不该打?

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因为还不具备足够的判断能力,犯了错又屡教不改的时候,适当的棍棒教育有利于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错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打孩子应该是在孩子不知错不认错、态度恶劣的情况下,而不是一犯错就打,毕竟孩子犯错是情有可原的,只要虚心认错懂得改正就好了。

由于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太一样,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心理大多比较敏感脆弱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一定要尽可能多一些耐心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