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会迎来中小学生立“小目标”的高峰期:这两个月里,我要读多少本书,学多少首古诗词,记住多少个英文单词…… 而近年来,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宛如一股清流,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化盛宴,也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发自内心的好评。像《国家宝藏》《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老少皆宜、圈粉无数,还不断推陈出新,在勾起大家观看兴趣的同时,也架起一座吸收文化知识的“桥梁”。 而就在最近,又有这样一档“宝藏”文化节目“悄悄”上线了——《邻家诗话》。 ▶看点一:以茶会诗 一贯以来,文化类节目多因过于高雅而被捧到过高的高度上,俨然一副普罗大众不可近身的阵仗。而“琴棋书画诗酒茶”都涉及到的《邻家诗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档“不像文化类节目的节目”。它不同于当下大多陷入了“疲软期”“套路化”的文化类节目,《邻家诗话》呈现了更多的元素,也因此给文化节目市场带来了内容更饱满的“新”文化节目类型——诗歌庭院雅集。 一方庭院,三五好友,品茗起舞……节目采纳的多种表现形式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也让经典传承的一举一动更生活化。“茶”和“诗”一直以来都有着极强的化学反应,唐朝诗人刘禹锡曾说“诗情茶助爽”。《邻家诗话》在茶席主人王劲松以茶会友的前提不变的情况下,以一期节目一首诗歌的慢节奏,向观众娓娓道来诗歌背后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看点二:简单易懂 在“文化类节目”集中出现的近几年,古诗词是最常见的切入点。但是,不同于《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和“擂主争霸”的竞技性,也不同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的结合形式,《邻家诗话》反而另辟蹊径,似乎玩得更加“混搭”。 不见紧张、刺激的现场PK,嘉宾也无需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他们在艺术上的一技之长,恰恰能与诗词巧妙融合,立体、多面地展现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即使对古诗词并无特别爱好的观众,也能因为综艺节目的生动有趣、简单易懂而沉浸地看进去,慢慢领略到古诗词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知识。 ▶看点三:传承有道 《邻家诗话》形式好看、解读精细,收看“门槛”低。然而,多元素的复加组合总给人一种难以捉摸之感。例如,《蒹葭》有萌娃出境,《垓下歌歌》则变幻成了京剧选段的现场演绎。这档独具原创性的节目形式多变之余,不变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解读与传承,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文化传承的传统概念。 有弹幕甚至调侃,这是一档得做笔记的节目——知识点很密集,但不同于枯燥的课堂,节目输出的知识点很有趣。与此同时,嘉宾们在荧幕内闲适自如的喝茶聊天状态,一如中国人生活的常态。文化一直在,底蕴也是。《邻家诗话》借文雅却十分普遍的茶席,展现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更多可能。文化,最具“人气儿”的传承方式,终究还需是平淡生活间的代代相传。 【三个字,看透“诗”】 01.“读”诗 文化节目,谁挑大梁很重要。《邻家诗话》中,“茶席主人”、老戏骨王劲松绝对堪称整个节目的“气质担当”。他是《琅琊榜》里,风骨鼎立的言侯爷言阙;他还是《声临其境》里,悉心教导辛巴、又温柔又霸气的老狮子(《狮子王》)…… 生活中的王劲松则是个出了名的“爱茶”之人,《邻家诗话》中,他就化身“茶席主人”,沏一壶好茶,成一场雅集,聊诗谈词,以茶会友。看《邻家诗话》,最大的享受就是听王老师的朗诵,柔中有刚的《蒹葭》,悲壮豪迈的《垓下歌》,朦胧优美的《锦瑟》,都别有一番味道。 02.“讲”诗 诗,不仅要读,还要讲。《邻家诗话》请来了几位高校文学专业的老师,带我们一字一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深意,看了不禁让人惊呼“涨知识”! 比如,第5期讲到李白的名诗《静夜思》,这首诗最初的版本竟然是“床前看月光”和“举头望山月”;又比如,第7期讲李清照的《如梦令》,词里说“浓睡不消残酒”,节目就讲到了宋代发达的酒文化。 除了讲诗的内涵,《邻家诗话》也讲人,讲诗人的品质,讲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也讲世间万物的变换与无常。 03.“唱”诗 品诗的同时,我们还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典音乐知识。节目中,每一期都会有一件独特的中国传统乐器亮。比如在第4期中,比喻夫妻情笃的成语“琴瑟和鸣”中的“琴”跟“瑟”。节目中,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齐聚庭院,再现七位一体的文化雅集。只聊一首诗词之后,每期节目还有一首流行歌曲。 中国古代的诗词基本都是可以伴乐来吟诵或演唱的,《邻家诗话》中,或用古乐,或用今音,每一首诗都被重新唱了出来。不只有乐有歌,兴致浓时,《邻家诗话》还有舞、有戏,有画。 【节目热评】 ◆跨界合作有新意 文化节目“扎堆儿”是好事,代表了观众对文化传承的渴望和需求。与此同时,新的课题也摆在文化和影视工作者面前:如何满足观众更丰富的节目和情感需求?而《邻家诗话》这档节目的内容设置与以往诗歌节目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当今现实生活的结合。在《邻家诗话》节目里,不仅能感受到大江东去、赤壁怀古的史诗豪迈,也能让人闻到东坡肉的香味儿。 节目打破经典文学与流行综艺的屏障,将文化节目和综艺节目有机整合,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真实、立体、全面地讲述中国诗词故事,做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节目。主动辅助人教版语文课本,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培养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节目内容和跨界合作创新,让观众可以从互联网休闲娱乐到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细节,自然而然中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希望致力于创新的《邻家诗话》,努力将沉淀在中国人心中的千古名句,激荡起新的活力,讲好诗词里的中国故事,传播吟咏中的文化自信。(来源:北国网) ◆由一方庭院见中华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极高,即便是相同的诗歌在不同的看客眼中,却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邻家诗话》最让人舒心的点在于,它会联动歌、舞、茶等多种元素,给观众掰开了揉碎了,释放出诗歌更深一层的香味儿。回看“文化类节目”集中出现的近两年,“高门槛”的作品比比皆是。然而,《邻家诗话》的出现,似乎是给中国传统文化的泛众化传播创造了一番新景象,让原本就源自生活的诗歌在还之于生活。 诗歌,就是个人人可看、人人可读、人人都可以表达见解的文化载体。一壶好茶,三两好友,于庭院之间的小聚,就好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人乐于也善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节目中所呈现的诗歌、音乐、朗诵、舞蹈等多种交流形式,其实也都是大众所熟识的表达方式。 《邻家诗话》节目本身极具亲和力,是一档有“人情味儿”且温润的节目,它给予观众极强的代入感,更于轻快的对谈中传递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与此同时,这档节目也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阳春白雪”,更兼具了浓浓的生活气。毕竟,文化的内核就是生活。(来源:剧透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