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唐朝国力强盛,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唐诗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明证。而且就诗歌文学的创作来讲,也不再单单是男诗人的天下,女诗人也开始逐渐的登上历史舞台。 唐朝甚至还出现了四大著名女诗人,虽然把她们捆在一起都不及宋代李清照的名气大,但是也正是因为由于他们的出现,才孕育了李清照那样千古第一才女的登上历史舞台。 而在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在民间流传故事最多的应该就是鱼玄机了。这个女子的一生可谓曲折幽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但是他在文学的上的造诣还是很深的。哪怕是13岁时即兴发挥所写的一首唐诗。也是精美绝伦。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这首唐诗就是鱼玄机的《赋得江边柳》,根据历史的有关记载,写于鱼玄机13岁的时候。鱼玄机很小的时候就在长安城名满天下,当时非常著名的大诗人温庭筠听说了她的名声之后,决定要亲自去看一下。 在遇到鱼玄机之后,发现只不过是个13岁的小女孩儿。他就以眼前所看到的柳树作为考题,让鱼玄机吟诗一首。鱼玄机稍加思索。一首古诗就洋洋洒洒的写出来了。 这首唐诗不算很长。但写的是江边的柳树,通篇却没有一个“柳”字,实在是体现出了诗人的独具匠心。 这首古诗是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这样一种顺序来书写的。“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这是江边杨柳带给人的整体印象。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接下来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柳树枝上。“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柳树的倒影铺在了水面之上,随波荡漾,波光粼粼。而随着一点风吹来有花瓣掉落在垂钓人的头上,形成一种绝美的意境。 从柳树看远方到柳树枝,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写柳树根。“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柳树本身所代表的离愁。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想到离别之愁,想到现在是萧瑟的季节,诗人的内心还是伤悲,恨不得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13岁的小女孩儿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实在是很不简单。虽然主题看上去一般,只是把柳树和折柳送别的习俗联系到一起起兴,诗歌主旨已经司空见惯。但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儿能有如此的诗词感悟和诗词的感知力,在整个文学史上恐怕都不多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