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有故事】北宋的书法很风光

 qhb高山流水 2019-08-31

唐宋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宋朝相对来说比较“亏”。

仅仅因为时间上比唐朝晚,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处处似乎被唐朝盖过了风头。

在文学方面,唐朝人将诗歌这种文体发展到顶峰,诗体、韵律、平仄、对仗都规定完毕,甚至诗歌用典,都不提倡用唐朝以后的。

在书法艺术上,唐朝出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创造了楷书三体,此外还有,褚遂良、虞世南等楷书名家,张旭、怀素等狂草名家,孙过庭这样的书法理论家等等。

宋朝真的是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大时代,它不仅将韩愈、柳宗元创立的散文发扬光大,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了六席,而且宋朝人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宋词。在书法方面,宋朝人也没有输给唐朝,不说宋太宗的“飞白体”书法,单说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就让世人侧目。当然,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宋朝人开始研究书法的意趣和意蕴,书法由此从“技艺”变成了艺术。

书画鉴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唐朝之前的书法大多不敢被认定为真迹,这不仅仅因为书法作品没有传世品参照,加上纸张寿命鉴定等技术性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宋朝出了一个临摹高手。由于他过于痴迷唐朝之前名家的书法,每遇佳作,必临摹后归还。看见他拿出来两幅一模一样的书法,收藏人一时难以取舍。这个人叫米芾,过他手的书法作品,当时人都无法鉴定真迹或临摹,米芾之后,谁还敢说自己收藏品的真假呢?

古人常说“一字千金”,宋朝书法家的字,要是能保存到今天,一字真的要值千金了。

2017年,保利春拍,有件书法作品非常抢眼。经过藏家的无数次较量,这件藏品最终拍出了4.368亿的天价,这件书法作品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大字行楷《砥柱铭》卷。《砥柱铭》卷全文410个字,用“一字千金”形容黄庭坚的书法,好像都说低了。

在宋代书法家中,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兼好友,书法受苏轼的影响。在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中,苏轼的书法不算是最好的。

除了四大家,还得说说北宋的皇帝,从宋太宗创立“飞白书”,到宋徽宗的“瘦金体”,北宋的皇帝好几个是书法家。有皇家带头弘扬书法技艺,书法在宋朝继续了唐朝的光辉。

一、皇家书法

说到宋朝的书法,还是得从皇家开始说起。

赵匡胤行伍出身,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当上的皇帝。他以“重文抑武”的政策维护大宋的统治政权,决定了宋朝出现了空前的文化大繁荣。别看赵匡胤是名武将,但是,他的书法水平已经可圈可点。

赵匡胤的继位者是他的弟弟赵匡义,赵匡义在书法方面已经有了成就,他擅长真草隶篆四种书体,尤其擅长行书,他的行书“超凡脱俗,风神卓越,有晋人神韵。”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他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在北宋早期曾经很流行。

赵匡义对书法有个最大的贡献就是,于淳化三年(992年)组织收集了中国第一本古代书法法帖——《淳化阁帖》,该法帖一套十本,用双勾描摹的技法,将先秦至唐一千余年的名家书法墨迹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宋太宗赵匡义还会将《淳化阁帖》分送给“两府”的官员临摹。皇帝如此重视书法,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

一时间,臣子们要么是想方设法求到皇上的墨宝,要么是潜心临习,以博取皇上的认可。赵匡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等好几任皇帝都是书法高手。

赵匡义之后的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都是书法名家。这个书法的传统在宋徽宗赵佶时达到巅峰,赵佶创造了“瘦金体”,北宋灭亡后,南宋的宋高宗皇帝是书法高手,即使送灭亡之后,赵氏皇族的书法基因还在代代相传,直到第若干代子孙赵孟頫,此时,他已是“大元子民”,在异族的统治下,他当了一个朝廷的“顺民”,但却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书法家。

二、苏黄米蔡宋四家

皇家对于书法的喜爱一定会影响书法艺术的发展。北宋朝诞生了“苏黄米蔡”四大书家为代表的书法家队伍,他们对书法的研习和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关于“苏黄米蔡”顺序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照出生年月排序的,假如按照时间排序,那么排在最后的蔡就不是蔡襄,而是指蔡京,很多懂书法的人认可这样的排序方法。另一种说法是按照书法水平高低排序的,蔡襄虽然比他们三人都生得早,因为水平的关系只能屈居四人之末位。

1、苏轼

苏轼无疑是北宋朝最牛的书法家,他的风光不仅仅表现在书法上,更表现在文学上独一无二的造诣。从苏轼的书法能被评委北宋第一,可见后世人对书法之外的文学内涵予以了高度的肯定。

苏轼的书法跟他为人处世的豪迈性格一样,他秉承“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原则,平平淡淡地书写,踏踏实实地创作。书写非常随性,苏轼很多书法作品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他的情绪波动,开始非常工整、整齐,写着、写着字形大小和体态就会发生变化。整体上来说,苏轼的书法作品点画肥厚、结构扁平,用笔灵动、气韵连贯、任情率意,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号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家说,通过看这幅作品可以看出苏轼当时的内心起伏和情绪变化。苏轼写到“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这句时,他痛感生活的艰辛和被放逐的切肤之痛,感情突然汹涌澎洱,难以自抑,字形由小而大。《黄州寒食诗》能得天下第三,主要还是因为他创造了超一流的“意境”。

苏轼存世的作品有《归去来辞》《前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

除了书法,苏轼也该排在第一,因为,黄庭坚是他们学生兼好友,米芾是苏轼的崇拜者,无论书法还是绘画方面,米芾都得到过苏轼的指导。

2、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比苏轼小10岁,他与苏轼保持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生前与苏轼齐名,被人称为“苏黄”。

黄庭坚在书法上上的名气大于他在文学上,文学上也许是受制于苏轼,他无法超越。而在书法上,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主要从魏晋书法家中吸取营养。

史料记载,黄庭坚路过镇江,看见山壁上的《瘗鹤铭》残篇,他以为那是王羲之的作品,于是,他通过《瘗鹤铭》研究行书笔法,没想到他竟然由此而开创了一种风格。

黄庭坚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

后人评价,黄庭坚与苏轼是中国书法史上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这样的评价应该是很中肯的。

3、米芾

包括“苏黄”在内,北宋朝最风光的书法家,应该算是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的先祖米信曾经跟宋太祖赵匡胤一起打天下,他的母亲是当世皇帝的乳母,因为这个关系,他21岁即进入仕途。

米芾的官当得实在不好,但是,每到一地他都尽力搜寻名人书法,以至于都近乎疯狂的程度。时人称呼米芾为“米颠”。

正史和野史中,关于米芾对于古代书法痴迷的故事太多了,在此略举几例:

据宋人笔记(蔡涤《铁围山丛谈》)记载,米芾去长沙郊区的道林、岳麓两座名刹去游玩,该寺庙中藏有沈传师的《道林诗》真迹,这是寺庙的镇刹之宝,专门用一间阁楼珍藏这幅作品。米芾向方丈借阅,某天傍晚,米芾乘无人注意便拿着这幅字坐船跑了,方丈发现情况后立即向官府报案,最后官府派差役迅速追回了事。

元丰六年(1083年),米芾到杭州做官,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王献之的真迹《十二月帖》,他特别喜欢这个帖子,于是他就临摹了一份,这个临本一直流传到清朝的乾隆大帝之手,乾隆大帝喜不自胜,将这个帖子(改名为《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洵的《伯远帖》合称三件稀世珍宝,乾隆在养心殿暖阁中专门隔开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珍藏这三幅字帖,并给这个放帖的地方叫“三希堂”。

《书史》中记载米芾的一件趣事,他在杭州任上听说越州寺的一个和尚手里面藏有元稹的《越州寺碑》真迹,于是他就写信去找和尚借阅,和尚没同意。米芾竟然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拿出自己的委任状要求做抵押来换这幅作品。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蔡京贬官在真州居住,米芾去拜访蔡京,蔡京十分高兴。他们坐在船上,舞文弄墨、觥筹交错,蔡京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让米芾欣赏,米芾看到了蔡京的作品,简直就跟馋猫见到了鱼,眼睛都不眨了,他立即向蔡京提出拿自己的藏品跟蔡京交换王羲之的作品,蔡京不同意。突然之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米芾抱着这幅字站到了船头对蔡京说,如果你不同意换,我现在就跳入水中与这幅字共存亡,万般无奈之下的蔡京只好答应了米芾的请求,得到这幅字的米芾整天都抱着它,睡觉的时候都将它压在枕头底下。

米芾不仅仅“勒索”过蔡京,甚至宋徽宗都不放过,他还曾经拿走过宋徽宗的一只砚台,尽管砚台里还有墨。

元丰四年(1081年),米芾到岭南游玩,无意之间看到了苏东坡的书法,顿时为苏东坡书法的大气和遒劲所折服,原本心高气傲的米芾顿时产生了要拜访这位当代书法大家的冲动。一年后,米芾去湖北黄州拜见时任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此时的苏轼处于政治迫害状态,名为官、实为囚。苏轼盛情款待了米芾,苏轼比米芾大了15岁,苏轼跟米芾也是一见如故。在苏轼处,米芾得到了很多关于书法和绘画方面的启迪。

在书法的投入和专注方面,米芾绝对是宋四家中倾注心血最多的,他好像就是为书法而生的人。米芾为人率真,书法融入了他的个性风格,洒脱不羁,真情宣泄。后人评价米芾写字“用笔凝重浑厚,又不失圆润遒劲,笔法猛厉多变,八面生锋,结字奇险。”

虽然米芾的书法名气排在苏轼和黄庭坚之后,有人解释说,那是因为苏轼为当时的文化大旗,黄庭坚为江西诗歌的开山祖师,仅以书法论,苏轼绝对称得上是宋朝第一。

4、蔡襄和蔡京

宋四家中的“蔡”,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蔡襄,一说蔡京。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从简历上看,蔡京跟蔡襄是福建仙游县一个村子里的老乡,蔡京小时候还学习过蔡襄的书法。从这个角度说,蔡京的书法不如蔡襄,这是说得过去的;再者说,书品如人品,蔡襄一辈子刚正不阿、为官清正,他的书法跟他为人一样,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蔡襄的楷书、行书取法于唐人,而蔡京是被历史公认的奸臣,从这个层面说,蔡襄的书法要胜于蔡京。

元朝有个书法家叫陶家仪,他在《书史会要》曾引当时人评蔡京书法的话:“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时人的评价感觉比后人的更有说服力,这段话应该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北宋与蔡京同时期的人提到蔡京的书法,都是 “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即使癫狂的米芾也佩服蔡京的书法。蔡京存世的书法作品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

不说书法的水平,在书画艺术上,蔡京协助宋徽宗赵佶在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这些著作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快过去一千年了,谁还能说得清一千年前两位书家的书法水平呢?

三、瘦金体的赵佶

宋朝在书法上还有一位大名人,那就是:宋徽宗赵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书体。

在书法界能成为“体”的,说明他开创了一种审美情趣,能成为“体”,不仅说明它有独特的美,而且说明它有独特的技法和章法。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笔迹虽瘦劲,但瘦而不失其肉,瘦金体的大字更加容易看出其绰约风姿,瘦金体是一种风格非常独特的书法表现形式。

赵佶存世的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相对于其在书法上的成就,赵佶在绘画上的成绩就更大了,赵佶的花鸟工笔画简直是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关于绘画的技法方面,赵佶对生活简直是观察入微,比如他说“孔雀登高,必先抬左腿”,只有十分细心和认真的人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绘画方面的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

在赵佶时代,不仅留下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而且,他组织大批艺术家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这些著作对后来人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宋皇室子弟中还有一个人,可惜他生错了时代。他是继宋徽宗之后,最后一个创立“书体”的人,且他创立的书体还是正书,这真的是空前绝后。他是元朝人,名字叫赵孟頫,他创立的书体位列四大楷书体中,他的书法叫“赵体”。

关于书法,我认可唐朝开创了我国书法史上的辉煌,但是,整个大宋王朝,他们的书法也很风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