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之路1

 山间小河水 2019-09-01

【解说】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一直往西走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向南就直通印度,长安往东行可以直达韩国和日本,不过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昔日商贾到长安买丝绸,接触了东方文化。其实早在两千年前,长安已经是东西文化汇聚之处。这次的丝绸之旅,是由日本放送局NHK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携手策划的。旅程由古都长安开始,昔日的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这次的丝绸之旅,我们会横渡黄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帕米尔高原,沿途是一段未被开垦的路段──丝绸之路。钟楼是西安市的标志,坐落在西安市的中心地带。这里也是昔日的繁华闹市。长安是汉唐两代的国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唐代期间,长宽各有9公里,就是五英里,大约比现在的长安市大一倍之多。现今的钟楼是昔日唐代宫殿所在地,它的建筑宏伟堂皇,位于古城的中央。城墙以外有一条宽150米,就是足足宽500尺的大街,这条街道名叫朱雀大街,是长安的心脏地带。其他的街道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伸展,形成井字阵势,好像棋盘一样。城东部的建筑物古色古香,当中包括唐玄宗曾经居住的兴庆宫。各国商人都云集在长安城,东方来的商旅聚集在东市,而来自西方的商贾则聚集在西市。东市和西市都设有供住宿的客栈,而这些商人就在市集做买卖,由长安往西行,就是诗意满途的丝绸之路。

每当提到中国,都会联想到万里长城,而一提到万里长城,大家都会自然想起秦始皇,他是率先修筑长城的皇帝。他在战国时代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为了抵御北方外敌,他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向来被人视为暴君,其实,他也有不少丰功伟绩。秦始皇的霸业,他的雄心壮志,从近年西安出土的古墓里,表现无遗。在这里发现了大批陶制的士兵和马的塑像,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秦始皇兵马俑”。摄制队现在去见一位杨先生,他是发现兵马俑的人。

【同期声】

记者:哪位是姓杨的?

向导:他就是。

记者:你好!

杨先生:你好!

【解说】这位就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杨老伯。

【同期声】听说是你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当时,村民正在开井,而杨老伯就在离地4米深的地方发现了兵马俑。在四米五左右发现秦俑。

【解说】在考古学上,这是个重大发现。

【同期声】你发现了一个这么重大的发现,你是一个英雄啊。

【解说】兵马俑在出土之前,在地底沉睡了两千两百年。兵马俑是在1974年被发现的,一直未有外国人获批准拍摄或拍照。中日摄制队是第一支获准拍摄兵马俑的电视台摄制队。秦兵马俑是20世纪最轰动的考古发现,自从发现了第一个兵马俑,至今已经有600多个与宝物一样大的陶俑出土。但是考古人员只是发掘了整个遗迹的十分之一。估计当整个遗迹出土,总共会有超过6000个兵马俑。秦始皇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甚至要在死后继续在阴间称王,他把墓穴建成地下宫殿,死后在这里当他的皇帝,墓穴四个角落都有军队驻守,就好像御林军驻守宫门。现在考古人员很小心地发掘古迹,大家看到这些陶俑就是御林军,著名中国古代历史书《史记》里,也有记载秦始皇的地下宫殿:“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只不过这位一代暴君,曾经扬言皇位要传至千秋万代,最终只能够统治天下15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地下宫殿终于重见天日。从某个角度看,秦始皇的夸言逐渐成真。主理兵马俑考古工作的人员告诉我们,发掘整个遗迹还需要20年,他还邀请摄制队在2000年再度来访,旧地重游。

西安市以西60公里,就是大约40英里,有一组小山墩,这里就是汉代皇陵。它是两千年前继秦之后的皇帝墓,陵墓里还安葬了文武百官,以及皇亲国戚。在中间那高高的山丘,周围有许多文官武将坟墓围绕着的,就是汉武帝的陵墓──茂陵。茂陵高46米,就是150尺,基部宽226米,就是足足有250码,它的规模比得上埃及的金字塔。汉武帝文韬武略,为了打败北方骁勇善战的匈奴人,汉武帝决定与西域的国家结盟,就是月支国。他征求有人自动请缨,把信息带去月支国。当时有一个毛遂自荐的人,他就是张骞。张骞在向导甘父和大约几百名随从陪同下,出使西域。

接着我们会去参观张骞墓。张骞墓位于一个叫汉中的地方,由西安出发要坐12小时火车,这也是首支外国摄制队参观张骞墓。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无功而回,因为当时的月支王无意与汉帝结盟。张骞出使西域一去13年,而且更两度被匈奴人俘虏。他的随从也全数牺牲。当他回到长安时,身边只剩下甘父一人,两个人的身体都很虚弱。不过,张骞此行并非全无收获,他奏知汉武帝西域有马日行千里。这种骏马奔驰时好像飞般快,而且汗流如血,这种千里马被称为天马的后裔。张骞的所见所闻令汉武帝听得如痴如醉。在攻打匈奴期间,汉军一直处于下风,原因是汉军的战马体型比匈奴的马细小,而且跑得慢。

这间是位于汉武帝陵墓附近的茂陵博物馆,在馆内展出了马踏匈奴像,匈奴人无助地举起双手,马匹发出胜利的嘶叫声。当汉武帝得到一批西域良驹之后,他决定再次出兵讨伐匈奴,这次带兵的是一名年轻将领,叫做霍去病。由于得到良驹相助,后生可畏的霍去病与他的军队势如破竹,连场打败匈奴。他乘胜追击,攻占了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而当他凯旋之时,还俘虏了最少10万人回长安。汉在河西走廊修筑了许多城堡,就此打通了汉前往西域的通道,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丝绸之路对中国有双重意义,其一,汉人可以从西域引入良驹骏马;其二,就是把中国的货物和文化,传扬到西方,特别是丝绸。

在西安市以西50英里,有中国最大的陵墓,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墓穴,这就是唐朝第三代君主的陵墓。唐朝是在公元后618年建立,陵墓内是唐高宗,与他一起葬在这里的是皇后武则天。武则天在丈夫死后,独自执政了50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国泰民安,都城长安是世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当时的人口有百多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昌盛的时期,国势如日中天。唐代的都城长安,更是一株奇葩。一代女王武则天就好比流连在花间的蜂后,安葬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建在一座高有1048米,就是3000尺高的山丘内,它象征了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期。在通往乾陵的路上,有一尊尊的石像,就好像静待差遣的侍从。这10尊石像,每个高4.5米,就是有15尺高,这些石像代表了高宗朝上10个文官和武将,每个石像都栩栩如生,相信是依照真人雕刻的。另外,还有狮子和其他动物的雕像,守护皇陵。而这个有翅膀的肖像,则极具西域特色。至于这些就是出席高宗葬礼的外国使节的石像,他们都有份协助修建皇陵。这类石像共有61个,称为61王宾像。当中有国王、皇族和使节,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这些王宾的衣服袖口紧扎,下袖宽阔,一看便知道是外国人,他们的腰间缠带佩剑,而双手则放在胸前,这个动作充满中国特色。其实石像的背后一度刻了他们来自何国,属于哪个官阶,但是由于年日久远,现在已经难以辨认。为什么他们的手和头被砍去呢?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这次国葬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举行,当时有来自61个国家的王宾出席,昔日唐的强盛,长安的地位,可想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