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医生,你穿上这身铅衣,花了多长时间?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9-09-01
作为一个介入医生的你,
熟练地穿上一身铅衣,要花费多长时间?
三分钟?一分钟?甚至更短?
穿上铅衣,
对一个介入医生而言,
意味着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即将开始:
围裙--上衣--围脖--铅帽--护目镜
这重复千百次的动作
早已经变成了肌肉记忆

最近,在短视频APP上,很多介入同道们分享着他们披上“铠甲”的日常:

▲视频来自抖音


这些视频获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同时也让不少网友好奇:

@网友bjyx:什么样的手术需要这样穿衣服呀?

@网友王yibor:妈呀,这么重的衣服,穿着是不是能减肥?

@网友蘸蘸:医生每天都被射线照射太辛苦了!虽然有点搞笑我还是想问,吃这么辐射会不会变成超级英雄绿巨人呐?

也有少数不理解的网友会说:

@网友卫fen:做手术的病人不保护,病人抵抗力多低呀,健康的医生围得这么严实干嘛?

对于介入人来说习以为常的操作

并不一定被每个人理解

介入手术为什么会有射线呢?
朋友们相聚互通消息说某某某因心肌梗死,心脏内植入了支架;某某脑梗死做了支架;某某患肿瘤做了微创手术,又在肿瘤处进行靶向治疗等等都属于介入手术
介入的用途远不止这些:急诊中、生产中快速止血、难治性的糖尿病、高血压;治疗“老烂腿”、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椎前盘疾病、治疗前列腺肥大……甚至可以使用介入手术减重、解决男性勃起障碍!

▲介入医生不仅分布在介入科,还分布在其他临床各个科室:心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骨科等等。

然而,所有的介入手术都离不开最重要这样神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英文缩写,它可以将血管造影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来获得清晰的纯血管影像,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通俗的讲就是将造影剂注入需要检查的血管中,使血管显露原形,便于医生诊断或进行手术。

▲颅脑正位、侧位 DSA 显像图

DSA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所有介入手术都必须在X射线下操作。

对于病人而言,偶尔短时间的接触射线会很快被排出体外,相较于介入手术带来的益处而言,这点射线的伤害不用紧张。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长这样

相较于病人,介入医生们常年累月接触大量的X射线,“吃射线”并不会使他们变成绿巨人浩克,但是却会使他们发生皮肤损害、高血压、白内障、甲状腺疾病、肿瘤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研究发现,与其他科室的同事相比,皮肤损害的患病率会增加4倍多(8.6% vs 2.0%),颈背部及膝盖等病痛增加近6倍(30.2% vs 5.4%),白内障增加近5倍(4.7% vs 0.7%)。而且,如果在导管室工作16年以上,以上各种风险会明显递增。
导管室工作的医务人员也更多会发生高血压(12.9% vs 7.5%)和高胆固醇血症(12.0% vs 4.0%),而且医生的风险明显要高于技术人员和护士。
此外,导管室工作人员的甲状腺疾病罹患率也较高(7.5% vs 3.6%),也更多焦虑或抑郁(12.4% vs 2.1%)。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通过对平均从事心脏介入工作达16年者进行的职业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半数医生有骨科相关职业病,其中腰椎受损最为多见占34.4%,颈椎病也不少见占24.7%,余者骨关节病占19.6%。
这项职业报告中除了以上疾病外,还发现有4.8%的介入医生罹患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癌症,3%的医生有肾结石。
为了抵御射线的铅衣沉重且密不透风,一场手术下来,汗水早已浸透了最里层的手术衣。研究显示,介入医生由于工作导致的骨骼肌肉损伤风险堪比建筑工

▲介入医生愿成为患者抵御病魔的铠甲,而铅衣,则是介入医生的铠甲

一个介入医生穿上一身铅衣,
需要十年寒窗,披星戴月
而一个介入医生脱下这身铅衣,
或许需要耗尽一生的光阴。
铅衣再重,
重不过压在肩头的责任。
铅衣是他们的铠甲,
别让你的不理解成为他们的软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