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中子浅谈阳池穴与飞龙针法

 武医同修 2019-09-01

李长俊,男。1962年生于甘肃榆中中医世家,1987年甘肃中医学院毕业,留校在针灸系任教,从事中医针灸、中医气功学教学与研究。研习易、医、佛、道数十年,出版《无极针法》和《中医气功学》,创立“飞龙针法”。善用针药、结合传统文化身心同调,治疗疾病。

导读  

飞龙针法是无极针法中的核心针法,是李长俊老师根据河图洛书的原理及内经的理论创立的,是通过针刺穴位,启动肾间动气,调理任督,促进精气神转化,培育元气,调节阴阳,疏导十二经脉,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阳池穴是我们无极针法中极其重要的核心穴位,我们飞龙的时候只要用阳池穴公孙一针是丹田饱满发热,那么阳池穴烧山火,针尖向上抵,就能使腰部命门发热,热气延督脉上行,直达巅顶,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飞龙针法,其实就是一种通督的针。

飞龙针法适应范围:飞龙通督,调节阴阳,疏通十二经脉,培育元气,主要补气补阳,适用于虚寒证、气虚证、中气下陷证、髓海不足证以及各种脏腑疾患。

阳池穴是我们无极针法中极其重要的核心穴位,我们飞龙的时候只要用阳池穴公孙一针是丹田饱满发热,那么阳池穴烧山火,针尖向上抵,就能使腰部命门发热,热气延督脉上行,直达巅顶,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飞龙针法,其实就是一种通督的针。

顾名思义,阳气蓄积之池。在传统的功效中,阳池治疗口干口渴,发烧。当然,阳池也能补阳,又能通过泻法泻阳。在腕关节阳侧正中陷中,为三焦经之原穴,为三焦原气所在,三焦为元气之别使。腕关节取类比象于人体腰部,故阳池之三焦元气与命门真火相通,阳池为飞龙通督脉之要穴,亦为补命门真火之关窍,凡命门脉,亦即,右手尺脉沉弱迟,元阳之气虚者,补阳池,先有腰腹发凉的排寒反应,而后腰部发热,真阳之气随督脉上升达巅顶的通督气化反应,大多数补阳池,腰部直接发热,暖腰温肾,继而通督。

补阳通督,治病、养生均意义重大。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庄子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那为什么能够使命门发热呢?因为阳池是三焦经的原穴,三焦是通汇元气,与命门相通;从全息上看,手腕相当于腰部,而阳池穴在腕横纹中点,相当于命门。

以阳池为代表的上面几个穴位也是很重要的,阳池、外关、支沟,我们叫手三火,三针并用,就能使背部发热,外关通阳维脉,支沟又是三焦经的火穴,所以三针并用,用迎随补法,经络敏感的人,背部自然会发热。迎随补泻确实存在的,一次我见到一位老师在治一位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考虑泻三焦大腑,故在阳池针尖朝着手的方向,留针十几分钟后,患者全身打冷颤,我见到此状,将针提至皮下,朝着头的方向,迎着营气运行,在阳池烧山火,通督脉,冷的症状就消除了。

虽然说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但补泻手法是真实确切存在的,已经被我们的中医历代先贤们用实践证明了的,是真实不虚的,现代有些医生是不能质疑的。

通督的传统穴位是后溪,在后溪穴上烧山火也能通督,但作用不如阳池穴,必要时两针可以同用。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外关、支沟、后溪,以阳池为代表的一组补阳通督穴。当然也可以在命门上调理,还有一种和我们飞龙针法相似的,阴阳九针里的飞龙在天,选穴在大拇指掌指关节背侧中点提皮平刺,但是和我们飞龙针法的气化反应是不一样的,通督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临床上也用,如果是背上寒湿重的人,针飞龙在天后,再从阳池飞龙,加强通督效果。

还有背上冷痛的人,阴阳九针里的飞龙在天针刺后,只是背部发热,我们在针刺阴阳九针飞龙在天后,没有患者说是热感延脊柱传导,也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出现。飞龙针法是培育丹田元气,贯通任督循环,调节阴阳。

这就是我们讲的阳池穴和其它通督的穴位。其实支沟穴烧山火也能通督,我们刚说的,外关、曲池也可以,公孙也可以!效果比起来的话,还是公孙、阳池为好。

说起阳池,还有一个运用,就是阳池及其两侧的肌腱处,同侧三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我几十年未曾失手过,效果极好,我叫做腰痛三针,旁边的两针是疏通腰部气机,阳池一针烧山火,就能使腰部发热,配合地部六针,腰部排针治疗腰部疾患,就能调动腰部气机反应,腰部发热,患者意守腰部,关注热感就能补肾,阳池就是我们常治疗腰部疾患的画龙点睛之穴,比委中来的更快。



欢 迎 关 注

儒释道医之家微信号:RYDYZJ-2017

  研习经典中医,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圣人智慧,学习伟人胸怀;学习交流善和爱,利益大众。

关注我
微信号:RYDYZJ-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