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晓阳:笃行追远 笔底大千

 泊木沐 2019-09-01

晓阳的为人、作品、艺术观皆可视作丝绸之路文化的产物。丝绸之路对其他艺术家而言,只是一段文明传奇或令人神往的题材,对晓阳却是全部。

自1985年他沿丝绸之路骑行至新疆始,丝路的人文、历史、民俗、山川地貌等,便绵延不断地成为他作品的主角,至今不绝如缕。其上洋溢出的以进取、融合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激励他跨越一个个艺术的驿站:写实主义、古典工笔、小写意、工兼写等等。在一系列非凡的冒险之后,他最终到达“大写意”之圣域。

以我的了解,晓阳前行的每一步并非飘若游云式的顺达,而是在砥砺奋进中被打上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印痕。由于这个缘故,在他身上,我体味到了一种超常的品格——抚摩凝血,若有花纹式的壮美与瑰丽。

丝绸之路(局部之一)

丝绸之路(局部之二)

风骨俊爽 气韵沉雄

□王镛

初见杨晓阳,我觉得他好像古代西域人,相貌奇伟,体魄雄健。其实他是汉族,生于西安,长于西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注重人物品藻,并由此引申出“风骨”“气韵”等审美范畴和品评标准。根据我对杨晓阳的人品与画品的综合观察,我反复推敲,把他的性格气质和绘画特征概括为“风骨俊爽,气韵沉雄”。”我认为“风骨俊爽,气韵沉雄”大致可以形容杨晓阳的性格气质,也可以描述他的绘画特征。

20世纪90年代是杨晓阳壁画创作的盛期。我把他的壁画作品界定为半写实的装饰风格。现在的画家往往讳言装饰性。殊不知装饰性是东方艺术的传统特征,装饰性也是西方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环节之一。装饰性是从写实图像中抽象出来的,脱离写实而走向抽象。杨晓阳壁画半写实的装饰风格,恰恰充当了他的绘画风格从写实过渡到写意的中介。这些壁画的题材以丝绸之路为主,包括中国与西域的神话传说、历史遗迹和风土人情,为画家提供了调动多种造型元素、自由驰骋艺术想象的天地,也促使他摆脱了写实绘画风格的束缚,从写实风格向装饰风格和写意风格演变。

古都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杨晓阳从小就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唐僧取经的传奇,盛唐的边塞诗,敦煌、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激发着画家对丝绸之路的浪漫幻想。1985年7月杨晓阳在读研究生期间,与同学结伴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赴新疆采风写生,重走丝绸之路,考察石窟艺术。他们途经甘肃、青海,翻山越岭,到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考察,又经哈密、鄯善、达坂城到乌鲁木齐。同伴陆续返回,他单车独行,前往库车,考察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石窟,又到吐鲁番盆地高昌、交河故城等处写生。11月初新疆大雪,杨晓阳卖掉自行车买了皮衣御寒,返回西安。4个半月的新疆之行,虽然不如当年玄奘西行“践流沙之漫漫,陟雪岭之巍巍”那般惊险,但也跋山涉水、旅途劳顿、备尝艰辛。这段传奇经历加深了杨晓阳对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感受,也为他日后直至今天的丝绸之路题材绘画积累了大量写生素材和创作灵感。今天,杨晓阳在回顾自己的艺术历程时,发现他的大部分绘画创作都没有脱离丝绸之路的主题。

1993年杨晓阳为西安利园饭店创作64米壁画《丝绸之路》,1994年他又为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创作72米壁画《丝绸之路》。陈列在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巨幅重彩壁画《丝绸之路》,是杨晓阳丝绸之路题材绘画的代表作。壁画采用超时空幻想式构图分割与连接画面空间,开头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红山文化的泥塑,青铜饕餮的面具,三皇五帝的传说……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史雄浑交响乐的序曲。壁画整体色调从黄褐色向蓝绿色逐渐延伸,象征中国的黄土文化与西方的海洋文化逐渐融合。印度的佛塔、罗马的教堂、阿拉伯的清真寺与长安城的宫阙遥遥并列,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壁画主体全景式地展现了汉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大场面,犹如一首浪漫长诗,融会了汉赋的铺陈排比、唐诗的典丽高华和西域的奇情异采。大宛的骏马,沙漠的骆驼,草原的牛羊,海上的帆船,西域的胡商、胡姬,天竺、波斯、龟兹的乐舞,敦煌壁画的伎乐……一一奔赴到画家笔下。画家善于抓住中外不同民族人物的相貌特征,尤其善于捕捉奏乐、舞蹈、聚会、礼拜、梳妆、出行、劳作、游戏人物的各种身姿动态,在建筑、车马、服饰、乐器、酒壶、餐具等细节刻画上也各有特色。这固然参考了大量中外图像资料,也得益于画家长期速写、写生的经验。画家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线描的特长,画面上400多个中外人物在时空交错的超现实构成中已不能保持纯写实状态,多少倾向于装饰韵味,尽管那些欧洲基督教人物形象借鉴了米开朗基罗壁画的素描人体,但基本上仍属于中国画传统线条造型。

近年来,响应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先行的倡议,杨晓阳带领中国国家画院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多次组织画家们重走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采风。他还在沿途的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福建等地和乌兹别克斯坦、希腊、南非、印度等国画了大量的写生,并创作了巨幅水墨写意画《丝绸之路》(2013)、《丝绸之路·陕北纪行》(2014)、《社火》(2016)和小幅水墨写意画《水墨人物》系列(2015)等作品。以丝绸之路题材的绘画创作为主线,杨晓阳绘画风格演变的脉络更加清晰。在这批水墨写意画之前,他还创作了工笔重彩画《丝路长安》(2005)、《塔里木风情》(2011)、《丝路风情》(2012)等作品。这些工笔重彩画比他的重彩壁画更富有装饰韵味,唐代长安与现代新疆人物的半写实、半装饰的造型更为华贵优雅,线条更为纤细精致,设色更为典丽明艳,可能也比他的水墨写意画更受一般观众欢迎。他最近这批丝绸之路题材的水墨写意画作品,与重彩壁画和工笔重彩画半写实的装饰风格相比,纯属于大写意风格。这种大写意风格最显著的特征是构图、笔墨和造型的高度简洁单纯。构图排除了叙事因素和繁琐细节,笔墨摒弃了重彩,简化为纯水墨的线描和渲染,造型彻底脱离了西画的素描造型和明暗光影,类似夸张变形的简笔写生,完全是自由随意的意象造型,接近毕加索的立体派构成。几十年来杨晓阳的绘画艺术从写实走向写意,在大写意阶段似乎又复归“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原点,只不过他是在更高的艺术哲学层面上以水墨写意的形式表现了“黄土画派”的生活气息和质朴本色。(节选自《杨晓阳:风骨骏爽 气韵沉雄》)

丝路长安(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陕西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