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偶遇上九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上九,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从上九村回来俩月有余,旅途的时光虽已朦胧,那些散落在石缝的文化斑斓,依然在记忆里,辗转不去。

之前,我只知道邹城是孟子故里,却不知道这个千年古县的怀抱里,还有一个离尘世很远的村子——上九山。今年春节在邹城旅行的路上,看到上九山古村落的指示牌,我和安然便即兴前往。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和安然喜欢旅行,不止于途中的青山绿水,更倾情于各地的文化底蕴。上九村让我们钟情的,是古老的生活印记和习俗密码。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上九村却千年一个模样。独特的建筑、多彩的民俗、纯朴的乡情,犹如传统文化的集合体,以上善若水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上九山村位于邹城市西南的山谷里,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村落随山就势,街道高低相间,房屋错落有致,被九座山峰围绕,因而得名。

2019年2月9号,天气很好。我们从峄山下来后,驱车到达上九山村前的停车场,已是下午4点。此时,上九适逢春节庙会,古村依然沉浸在一派新年的热闹喜庆中。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山沟里大片的石头和村口气势恢宏的的寨门。寨门右前方立着一条奇石,“上九山古村落”六个大字颇有风骨,宛如精心布置的石阵,让我们对游览充满更多期待。

穿过寨门,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蜿蜒入村,在初春的阳光下,像一条欢快的河流。左边的山坡上,有一座女娲庙,据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拜的地方,香火一直很旺。

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或顺势而下,高低折转的胡同,像是长短不一的诗行,记载着上九山村的往昔。古老的石墙、石屋,处处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在这个石头的世界里,枝头上高挂的红灯笼,和一个踩着高跟鞋的女人一起出现,让我感觉像穿越了时空,在年代上有点迷离。


靠山吃山,上九村是石头做的,这里的一切都与石头有关。进入村口约二百米,右边的坡下有个磨坊,古老沧桑的石磨石碾,被蒙上眼睛的毛驴载着慵懒的时光,一圈又一圈。凉亭、古筝、酒坛、酒窖,左边的老酒坊,“上酒”的香味四溢,小杯微酌, 一饮而尽,不图酣畅,却能收获一份心境。九山油坊的两扇黑漆大门,和灰褐整齐方石垒砌的立墙,无声的显示着当年的辉煌。上九柳编大门上方的木制牌匾,和门里墙上一个“编”字,都有能工巧匠技艺的些许遗痕。粗布坊、老药铺的招牌仍在,让人想像着过去的门庭若市、客来客往。一个小院门前贴着双“喜”,标明这是一间展示古村婚庆活动的地点。

上九人家,是一家原生态的农家餐馆,就地取材,利用山泉水、上树鸡、山野菜佐以劈柴火土锅台,烹制出美味农家菜,充满真挚的岁月味道。吊炉烧饼、鲜花饼、菜煎饼等传统的手工美食,随便哪一样,都能唤醒你味蕾的记忆。

位于坡上的山里胡同,大约百余米长,有十多个不同的主题院落,如摄影小院、书法小院、绘画小院、泥塑小院等等。随手推开半掩着的木门,就步入了一个个院落,在布局和细节上各有千秋。


“无山无水不成居”。一条小溪从村中蜿蜒穿过,让沧桑的古村充满灵气。建于明清时代的白墙黑瓦,倒映于水,如江南的烟雨索清。清冽的山泉因为温度低,在一家院子的石壁上甚至结了冰。沿水街而下,北宋进士府、孟子学堂,依然宁静地安居在大山深处。经年的老戏台,不知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

时间是最不欺人的,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上九村的生存智慧,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那种从石缝里溢出的古典之美,似乎隔绝了尘世的喧嚣,留住了时光的年轮。在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乡愁只剩零星记忆的今天,当你踏上这片土地,一定会钟情于此,忘却时间,忘却自己。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