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男,50岁,2019-7-1初诊 高血压病史两年,伴血糖高病史一年余,刻下头昏头晕,须吃降压药缓解头昏头晕,两手心易汗,口干口苦,眠可,食欲食量均可,大便干,2-3日一解,不畅,易疲乏,性功能减退,舌胖红嫩苔薄白,脉沉细濡。 逐症分析:高血压病史两年,伴血糖高病史一年余,提示病至三阴界面,那么三阳界面也必有异常之气和象,需要具体分析; 刻下头昏头晕,须吃降压药,提示厥阴不阖,少阳甲胆不降,也就是说血压高头昏头晕,与厥阴肝疏泄过度,也就是升发太过,同时少阳胆气失降直接相关; 两手心易汗,口干口苦,则提示北方肾水不足,阴不敛阳,相火离位; 眠可,食欲食量均可,大便干,2-3日一解,不畅,明显提示阳明燥热,降机不利; 易疲乏,提示中气、元气不足;性功能减退,是由于阳明伏热与离位相火之燎扰,厥阴疏泄失常所致; 舌胖红嫩苔薄白,脉沉细濡,是中气、元气、元阴均虚弱之表现。 由博反约:肾水不足,相火上冲,阳明失降,元气中气虚弱。 处以: 熟地90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15克,生黄芪45克 炙甘草15克,生大黄10克,生白芍30克, 茯苓15克,泽泻15克,怀牛膝15克。 每日一剂,水煎一小时以上,煎出400毫升,分两次服。 方解: 重剂熟地——滋肾水,承降相火, 天冬、麦冬——益胃阴,养肺阴,土生金,金生水,助熟地滋肾水; 大黄——直接清降阳明伏热,恢复阳明大降机; 生白芍—— 通便,降胆,制少阳相火; 山萸肉、五味子——酸敛入肝,敛降厥阴之升发太过,阖厥阴! 生龙骨、生牡蛎——潜浮阳,镇降相火; 生黄芪、炙甘草——升中气,以土载木,与白芍、山萸肉、五味子、生龙牡同用,促肝胆和缓有序升降; 苓、泽、牛——通调水道,引热下行! 以上群药共用,使人体气机升降和缓有序,则血压正常! 2019-7-15复诊:服十二剂,大便正常,血压正常,西医降压药停用,今测血压134/86mmHg,原方加白蒺藜15,天麻15,续服10剂。嘱患者:服完10剂即停中药观察,血压正常就不再服药,如有升高即再服中药,如此反复治疗几次,可望血压正常稳定!至今血压正常,未再升高! |
|
来自: 深蓝lqw247s2j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