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冬不拉拉 2019-09-01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NO.8256

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作者:付俊波

看过《西游记》的人很多,知道唐僧父亲死于洪江的却几乎没有。请看《西游记》第八回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中写道:

太宗登位之时,聚集文武众官,朝礼拜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占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才,以资化理。”太宗道:“贤卿所奏有理。”就传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艺明畅,三场精通者,应赴长安应试。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见了此榜,即时回家,对母张氏道:“朝廷颁布皇榜,孩儿意欲前去应试。倘得一官半职,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乃儿之志也。特此禀告母亲前去。”……到了长安,正值大开选场,光蕊就进场。考毕,中选。唐王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乡球卜婿。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才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乡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十数个婢女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次日早朝,太宗驾坐金銮宝殿,文武众臣趋朝。太宗问道:“新科状元陈光蕊应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管。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同妻前赴江州任职。离了长安登途。

光蕊便道回家,同妻交拜母亲张氏,光蕊道:“朝廷封孩儿为江州州主,今来接母亲同去赴任。”张氏大喜,收拾行程。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让小二这安下,张氏身体忽然染病,与光蕊首:“张氏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调养两日再去。”光蕊遵命。至次日早晨,见店门前有一人提着个金色鲤鱼叫卖,光蕊即将一贯钱买了,欲待烹母亲吃,只见鲤鱼闪闪漸眼,光蕊惊异道:“闻说鱼蛇漸眼,必不是等亲之物!”遂问渔人道:“这鱼哪里打来的?”渔人道:“离府十五里洪江内打来的。”光蕊就把鱼送在洪江里去放了生。回店光蕊道:“此店已住了三日,钦限紧急,孩儿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亲身体好否?”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留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途路艰苦,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只见艄公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迎接。光蕊令家僮将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齐齐上船,那刘洪睁眼看着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嘴,绿柳蛮腰,真是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与李彪设计,将船撑至没人烟处,候至夜静三更,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是小姐寻死无计,只行权时应承,顺了刘洪。那贼把船渡到南岸,将船付与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的衣冠,带了官赁,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却说刘洪杀死的家僮尸首,顺水流去,惟有陈光蕊的尸首,沉在水底不动。有洪江渡口巡夜叉见了,星飞报入龙宫,正值龙王升殿,夜叉报道:“今洪江口不知甚人把一个读书士子打死,将尸首撇在水底。”龙王叫将尸抬来,放在面前,仔细一看道:“此人正是救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谋死?常言道,恩将恩报。我今日须索救他性命,以报日前之恩。”即写下牒文一道,差夜叉径往洪州城隍土地处投下,要取秀才魂魄来,救他性命。城隍土地遂唤小鬼把陈光蕊的魂魄交付与夜叉去。夜叉带魂魄到了水晶宫,禀见了龙王。

龙王问道:“你这秀才,姓甚名谁?何方人?因甚到此被人打死?”光蕊道:“小生陈萼,表字光蕊,系海州弘农县人。中新科状元,同妻至江州赴任,行至江边上船,不料艄公刘洪,贪谋我妻,将我打死抛尸,乞大王救我一命!”龙王闻言道:“原来如此,你前者所放金鲤鱼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难,我岂有不救之理?”就把光蕊的尸身安置一壁,口内含一颗定颜珠,休教损坏了,日后还魂报仇。又道:“汝今真魂,权且在我水府中做个都领。”光蕊叩头拜谢。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后来殷小姐生下一子,这就是玄奘,也就是唐僧。

此事《西游记》第八回附录玄奘在江州衙内寻母与殷小姐的对话中也有记载:玄奘道:“我母姓殷,名唤温娇,我父姓陈,名光蕊。我小名叫江流,法名取为玄奘……”

抛砖引玉!唐僧父亲卒于洪江

洪江有博古究今者向我提供了此则信息,细读“附录”后,深有同感:一是文中“榜行海州”、“诏开南省”、“赴江州之任”说明玄奘父亲家居南方,二是文中多次提到的“洪江”、“洪江渡口”、“洪州城”确与洪江历史建制相符。况国内并无其他同名“洪江”、“洪江渡口”或“洪江城”的地方。于是将此记载下来,奉献给读者,不论是文学创作的巧合还是历史的机缘,都望以此打开研究探讨之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此以更多更充足的论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