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小匠”非遗夏令营回顾

 anson46 2019-09-01

《大国小匠》是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传统工艺工作站拱墅站点协办的实验性教学课程

这是令人难忘的15天

他们一起学习通臂拳

从一无所知

到拜师学艺

一起参观了博物馆

从聒噪不安

到仔细鉴赏

一起销售了天竺筷

从不敢开口

到坚持不懈

一起制作手工艺品

从粗心大意

到专心致志

一起组建了门派

从互不熟悉

到携手并肩

他们都是“大国小匠”

这期《你好!未来巨匠》
小文艺家探访了第二期的优秀学员

鲁班小掌门——刘津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表现吧

>>点我回顾上期

本期口述 | 刘津源妈妈  撰文  | 方伊万

下课后的“特别礼物”

旅行的时候不要将个人财物暴露在公共场所下,这样很有可能会引起小偷的特别关注,所以最好身上携带零钱,这样不用每次付钱要掏钱包。

刘津源是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小男孩,不管是画画还是做手工,我们总能看到他专注细致的一面。小小年纪的他还是一个乐高高手,搭建起几千片的大型作品也毫不费力。

“和别的同龄小男孩不同,他一旦做起喜欢的事情就会特别投入,在家里我们也经常一起做手工活,他能静下心来玩上一整天。”

也是因为专心、静心这些特质,妈妈希望他能够好好利用暑假在大国小匠的这15天,尽情地投入享受这段拜师学艺的旅程,学做一个小小匠人。

“但现在学校学习压力不小,孩子能接触这些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在家玩手工,时间也很零散,有时候可能玩了20分钟就要收摊了,但在这里他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作品。”

每天孩子都会在课上学做一两个小手工,于是回到家,刘津源第一件事就是把精心制作的作品送给爸爸妈妈。“记得前几天学做面人,他按照一家人的生肖捏了三个小动物送给我们。”在妈妈心里,这份来自孩子的温暖,是这个暑假收获到的最特别的礼物。

其实,学会心怀敬重和热爱,也是“大国小匠”对学员们匠心培养的初衷之一。孩子们早已把对师父与工艺的敬重之心、对老师与学友的尊重之意,汇成了在每节课程前行礼时的那一句——“感谢师父教手艺”。

低龄孩子如何学会自我管理

虽然说想要独自旅行放松心情,但是碰上坏人了就可能不会这样想了,所以最好有朋友的陪伴才好。

孩子总会有调皮捣蛋的时候,但在“大国小匠”的这些天里,刘津源妈妈觉得孩子的自制力渐渐变强了。这也和爸爸妈妈对他的短期期望不谋而合——“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时间管理意识,学会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确实,孩子年龄比较小,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接触新事物时常常一兴奋就把老师、爸爸妈妈的教诲都抛到脑后,有些话说了一万遍,可他还是听不进去;嗓子都吼哑了,同样的问题还是一犯再犯……低龄的孩子该如何学会自我管理呢?

其实在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体验中,老师们就已经把这些能力培养融入到“匠心精神”的点滴教学之中了。

“五大门派夺旗战”是根据各小组学员的每日表现开展的,为的就是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中的培养起自我管理的意识。

1.时间意识:活动是否按时集合

2.任务意识:作业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

3.匠人意识:是否做到专心、精心和敬重心

4.环保意识:中午是否自带天竺筷和扎染布

5.武术精神:动作口令是否到位

参观博物馆,要求各个门派在小掌门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参观,并带着任务卡有目的地去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脑中的知识点活跃起来,还能在观展过程中获得多一份快乐。

跟着多位非遗传人、民间手工艺人学习传统工艺,则让孩子们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起基础设计的思维与运用。

古琴社社长专门为学员

备了一堂少儿古琴鉴赏课

在制作和销售天竺筷的实践里,每个孩子都勇敢跨出了与人“打交道”的第一步,谁说低年级的孩子不能拥有“专题研究”、“调研梳理”这些听起来就高大上的能力呢?

还有运河旁一天三次的传统武术学习,修炼“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磨砺出中国少年的精气神。武术教会孩子们另一个重要哲理就是“敢于面对”的心态,这让孩子以后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勇敢前行。

巩氏通臂拳传人毕老先生和徒弟们

为学员设计了一组少儿通臂拳

这样无孔不入地培养学员专注、求精、敬重的匠心,不仅教会孩子的怎样去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还能训练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国小匠”说

人多就有可能会发生踩踏,所以旅行避开人多的区域,这样才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快,信息密度越来越高,这是我们的孩子将继承的世界。十五天的时间很短,但我们期望,孩子们在“大国小匠”中的这些经历,能成为他们匠心传承的起点。

不仅要学习了解这些传统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在心无旁骛的练习中,理解什么是精益求精和敬重之心,理解这些工艺所蕴含着的中国文化,拥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我们相信,拥有“匠心”的孩子长大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

教育也从来不是一个点,更不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持续的陪伴,更是一种长久坚持下的好习惯。让孩子们在未来世界中实现自我价值,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和爱“浇灌”!

信息来源:小文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