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5天,全球最小患者的骨折真的需要手术复位吗? 2019年6月22日早上7:19,收到贵州江口县人民医院骨科舒继鹏医生发来的一个咨询内容,如下图: 原始推送报导帖见下: 出生仅5天!全球最小患者的骨折闭合复位手术 原始推送报导贴留有截图,以备后续提供证据使用。因为较长,就不在此贴中添加了。 我个人对于小儿骨科经验不多,对于如此专业的问题,因此不敢贸然给予舒继鹏医生予以回答。所以开始咨询相关我比较熟悉的小儿骨科专家。 ------------------------------------------------------- 先咨询的是天津医院小儿骨科的张中礼教授: 张中礼教授的《“问倒老师系列”之八:这是肘关节脱位吗?》访问地址如下: ------------------------------------------------------ 然后上海英华儿童骨科医生集团的赵黎教授也给我发了他的质疑: 赵黎教授也同时给我发了他与术者之间的交流截图,对其交流意见因存在一些疑点,就不在这里转发了。 ----------------------------------------------------- 然后再咨询了西小儿骨科的黄鲁豫教授: 黄鲁豫教授因为不方便打字,发几段语音给我,我把他的语音内容中心思想整理如下: “我不方便打字了,我跟你说啊,他这个如果是切开才发现骨痂的话,那就更不应该了,因为新生儿的五到七天已经有骨痂生成了,不适合再动的,只有在两天以内,时间长了都不适合再动的,这种做手术是非常冒险的,对骨骺的损伤比他在畸形愈合以后再修复的危害更大。所以我的意见是不应该再动它了,如果再动它,手术损伤造成的危害,二次性骨骺损伤要比原来一次性骨骺损伤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所以你如果进行复位,再挤压第二次造成骺板的损伤,这个损伤肯定是很大的,将来有可能会出现骨骺早闭,形成骨桥,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做。儿童这样的骨骺滑脱与髁上骨折是两码事儿,髁上骨折是可以做的,他是骨骺滑脱,骨骺滑脱都是一般不动它的,这种五天了,应该是不动的,一到两天都可以做。然后呢,靠他以后的自动恢复和塑形,往往影响不是太大的,肘关节功能影响不大,如果出现肘内翻或者畸形的话,将来等愈合矫形以后再做,对他的危害是很小的,不会造成骨骺的早闭。看片子呢,复位是很好的,因为有一次我做过一例一个小孩儿,是个很小的小孩儿桡骨小头骨折,我也是自己误诊的一个咱们院儿的一个学校的孩子,后来也是一周多了,我做了个闭合复位。后来我也是吃不准的时候,把那个病历给郭源说了,然后就被郭源说了一顿,郭源说你胆儿很大啊,他妈的一周多了,你还敢动它啊。这种情况就不要动它,它的创伤,二次创伤,危险很大的,所以这个我们现在都达成了共识。这个病例因为术者年龄还小,年轻,时间短,经验不足,可以理解。” ---------------------------------------------------- 咨询山东省立医院小儿骨科王延宙主任: ------------------------------------------------ 说明一下,在唯医推送的报导帖子里,术者单位供稿人所提供的片子并不是这个孩子的术前片子,而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孩子的片子。 这个病例的真实片子如下(出自术者自晒的朋友圈):
------------------------------------------------ 将该病例的宣传稿于6月22日发给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主任,现广州华新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李旭教授,向李旭主任咨询后, 李旭主任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并在6月26日凌晨2点半左右,还在工作,并就此病例给予回复和建议,辛苦李旭主任了,非常敬佩他对工作的认真付出和努力。 现将李旭主任的回复意见综合如下: 下图是李旭主任6月26日凌晨2:23给我回复的信息截图: 首先,有一点内容需要更正的是,术者在手术中并没有切开,是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的,所以术中看到骨痂形成,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确切的。即便其在宣传中提到术前B超发现并证实,我仍对这种说法高度怀疑。从理论上来说,骨折后5天即形成骨痂,这种可能性是几乎不存在的,即便是一个新生儿,这种骨痂形成速度我也认为难以置信。而在几乎所有的英文教科书中,均提到术后影像学所见的骨痂形成,通常都是骨折2周以后。 其次,对于术者对这种骨折的处理措施。正如中礼以及我之前提到的,诊断没有问题;麻醉下闭合复位也没有问题。翻阅一下英文教科书和文献,可以看到的主流观点如下: 这本 Neonatal Orthopaedics中,明确提到,治疗措施是尽早进行(麻醉下)轻柔复位和(外)固定;而骨痂的出现时间是在伤后2周以后。 在Rang小儿骨折的中文版中(抱歉,我手头没有英文版),有如下图所示的描述。提到5天后不应再进行肱骨远端经骺骨折的复位。 而在2017年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的这篇文章中,意大利的医生报道了5例生产所致的肱骨远端骺离骨折,其确诊时间平均在产后2天以内,并均进行了麻醉下的轻柔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其中有一例因复位不满意而行经皮穿针,但此例作者评估预后发育性畸形风险大。 文献证据 而世界最权威的小儿骨科医生之一,来自Mayo Clinic的 Peterson在其经典著作“Epiphyseal Growth Plate Fractures”(小儿骨科圣经之一) 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例在出生后3天行麻醉下复位的的肱骨远端骺离骨折(Case contributed by Dr. Reema, Tawanz Hospital, Al Ain, United Arab Emirates), 而其文后的参考文献,给出了已发表过的数十篇同类文献,基本均为上世纪发表的文献,最早可见于1926年Camera最早报道此类损伤的文献,虽然我没有具体去找文献原文,但根据已出版的大量英文教科书的观点,在出生后早期确诊后,进行麻醉下复位和(外)固定,并对未获解剖复位的轻度移位,可以接受,源于其强大的再塑形潜能,这早已是业界共识。 参考文献见上两图 因此,综合上述内容,至少从时间上来说,出生后5天进行麻醉下复位,绝非已报道的全球最小病例。其或许可以自我标榜的是,这是最小年龄的穿针病例!!但问题是,大量的文献和教科书,都已明确,正确的治疗方式只是麻醉下复位和石膏外固定。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术者究竟凭什么给孩子穿针???而且,即便使用再细的钢针,其对于如此稚嫩的生长板的损伤所带来的远期的潜在发育畸形,都不可忽视!所以,前面中礼提到的千里转运和婴儿的综合全身评估固然重要;但我觉得这个孩子治疗的最大争议之处,应该在于;麻醉下复位和外固定是正确的,但是穿针可能是非常不妥当的!! ------------------------------------------------ 希望通过此贴,对于术者,以及其他小儿骨科医生,创伤骨科医生,新生儿的家长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生儿,骨折愈合速度非常快,超出我们平常人的想象的,对于新生儿超过3天以上可能已有骨痂形成的骨骺滑脱骨折损伤,就不要积极的去做手术了,等以后愈合了,如果确实有残留畸形,再矫形手术也不迟。 我个人经验不多,但对于有疑惑之处,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前行,虽然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尽量避免少犯一些错误。 如果此帖中内容,有引起术者,或者其他人员不适,请告诉我,我向你道歉。 正视问题,解除疑惑,解决问题,是我们前进的路径。 |
|
来自: 西安国康马YH >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