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趾甲往肉里长、脚臭脚痒、灰趾甲,怎么办?这几个脚部变化,竟是身体在求救!

 七侠荡寇志 2019-09-01
脚作为人体的负重和运动器官,真的太重要了。它不仅支撑着我们旋转、跳跃、不停歇,还能让我们走走停停,看遍世间风景。

 
一旦脚出了什么毛病,人将寸步难行,举步维艰。也因此,老话里常讲“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可见脚的关键性。
 
只是和身体其他器官相比,脚踩在最底下,它的问题也容易被忽略。就算重视了,很多时候也拿它没辙。不信往下看。
 
 
脚趾甲老往肉里长
 
趾甲往肉里长,医学上叫做嵌甲,听着很不可思议,其实很多人每天都在经历。而且可怕的是,即使剪了还是往肉里长,趾头又红又肿,一碰就痛。
 
绝大多数的嵌甲发生在大拇脚趾甲,而当两侧的趾甲穿破肉时,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甲沟炎,严重的甚至要拔甲……

“想问天问大地,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受这等折磨?”
 
别怪天也别怪地,很可能是你日常的小习惯给害的:
 
①脚趾甲剪太短了
②穿鞋不当、过紧,比如穿的尖头高跟鞋压迫刺激了脚趾
③指甲油涂太多
 
所以,避免趾甲往肉里长的最直接方法——学会正确剪指甲。
 
别剪太短,留出点甲床,剪成直角,就像这样▽
 

 
剪完后,用锉刀将趾甲边缘修饰整齐,以免刺激周边皮肤。
 
其次,平时要注意脚部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不穿过紧的鞋子,尤其是尖头高跟鞋。


如果趾甲已经长进肉里,不严重的话,自己将趾甲剪除干净,用碘伏消毒液局部消毒杀菌后,再外涂抗生素软膏。严重的话,得去医院拔甲(放心,医生会给局部麻醉)。
 

脚臭、脚痒
 
出门在外,最尴尬最过于去别人家或公共场合脱鞋时,一股子“香港脚”的酸爽气味扑面而来……

 
香港脚、脚气,是足癣的俗称,它的致病菌是真菌
 
很多人对真菌的概念很模糊,其实我们生活中吃的蘑菇、墙壁上斑斑点点的霉变,都是真菌。

脚、脚趾甲的缝隙,如果穿的鞋袜不透气,或者不勤洗脚,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自然也会滋生真菌,再加上脚汗,两者“狼狈为奸”,脚气就来了。
 
得了脚气,轻的会发痒脱皮,重的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起泡、流脓,时间一久,局部皮肤会变厚、粗糙,容易出现皮肤皲裂。

 
最难受的是,脚气反反复复发作,一不小心还会传染给别人,真是苦不堪言!
 
要想摆脱脚臭、脚痒,最关键是必须减少脚汗和细菌滋生。比如:
 
尽量保持脚部的干爽,勤换袜子、勤洗脚,让真菌无处生长;
 
不要整天把脚闷在鞋子里,在非公共场所可以尽量把脚释放出来;
 
不共用鞋袜、浴盆、脚盆等生活用品;
 
坚持正规用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用药应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忌用只能止痒的含激素类药物软膏。
 
这里还要厘清两个概念:脚气≠脚气病。
 
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而“脚气病”是一种缺乏维生素B1的营养性疾病,虽然有时也有脚肿、脚烂的症状,但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不佳、体重减轻等,多见于以米为主食的地区。这点要分清了。


汗脚
 
一到天热的时候,手手脚脚异常多汗,其他部位却不怎么出汗。这在医学上叫做“局限性多汗症”。
 
一般来说,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比较常见,大部分是由于交感神经的过度亢奋引起的。
 
交感神经位于人体的胸部附近,主要支配汗腺的汗液分泌。过度的紧张、兴奋、压力或高温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手脚排汗量明显增多。
 
脚汗多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也很困扰。别人一天下来,袜子干干爽爽的,而自己下班回家一看,袜子湿了一大半,连带着鞋子一起发臭,可咋整啊?
 
别慌,对于这种多汗症、汗脚症,一般是用口服药物来压抑交感神经,或者喷点止汗液,但也只能暂时止汗,治标不治本。


还有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微创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可以阻断胸交感神经,这也是一个选择。
 
灰指甲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小时候常听到的某广告,把灰指甲会传染的“恶名”传遍大江南北。


灰指(趾)甲,学名叫“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指(趾)所致的病变。


在皮肤科专家的眼中,灰指(趾)甲是很容易被治愈的病。只是大家普遍被各种广告和民间说法误导,觉得灰指甲真是个“麻烦精”,不仅有传染性,而且病情也反反复复。
 
其实,这跟很多人不规范用药有关:不愿意口服药物,更喜欢单纯外涂药物。
 
但是,病原真菌多数位于甲板之下,外用药物难以渗透进去。而且指甲生长缓慢,从甲根开始重新长出新甲到甲缘位置,要3~4个月,外用涂抹很难坚持,且用药量难以精准。
 
口服药物疗效高、简单、安全性也高。只要科学用药,就好治。
 
所以,得了灰趾(指)甲不要自己买外用药,应该及时就诊,相信医生的用药方案,接受内服药。而因为抗真菌药要经肝肾代谢排出,所以为了保证安全性,在用药前要做一次肝肾功能检测。
 
脚肿
 
脚肿,有时是小事,比如站久了或坐久了,服用降压药、甘草制剂、激素等药物,以及经期、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都可引起下肢水肿。


脚肿,有时却暗示着疾病:
 
①心脏疾病。早上或休息后水肿会减轻,晚上或行走后水肿明显。
②肾脏病。最早出现在眼睑和脸部,可波及全身,一般很少出现单纯的下肢水肿。
③肝脏病。常常伴有腹腔积液。
④下肢静脉血栓,经常伴有疼痛、麻木,皮肤暗红色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