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工部局命名租界内首批马路,南京路列第一,故俗称“大马路”。由此,与之平行的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北海路依次被俗称二至六马路。 早期的南京路,是一条很中国化的马路。1880年代之前,租界商业集中在南面的广东路、福州路,而南京路是中国寓公们的乡间居住区,尚未开发成商业街。图为1890年南京路,左侧前排为会审公廨。 二十世纪初,南京路已具流光溢彩的繁荣。这里的马路最宽,商店大且洋派,已先后取代了福州路、广东路,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图一为1903年外国商团马队途径南京路;图二为1902年义勇队行进在南京路。 1882年7月中国第一个电灯在上海南京路点亮。上海是国内生产和使用照明电器最早的城市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上海建成第一家由英商投资的发电厂,开始供应照明用电,开创了上海使用电灯的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路,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商业中心,集中了中国商界最著名的商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永安”等四大公司的创立,打破了南京路中西、土洋之间的悬隔。南京路上的商店或公司既引进西洋名品,又采购并出售内陆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