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助理医师丨针刺异常情况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9-01

No.1

晕针

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

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甚则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应配合其他治疗或采取急救措施。

No.2

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期间出现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痛剧的现象。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或留针时间过长。

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患者痛不可忍。

处理:若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No.3

血肿

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损伤,或刺伤血管所致。

现象:针刺过程中或出针之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处理:若微量皮下出血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进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No.4

弯针

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或患者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可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慢慢起针或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或让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慢慢起出。

No.5

气胸

原因:主要是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处腧穴过深,针具刺穿了胸膜且伤及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膜腔。

现象:患者突感胸闷、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发绀,冷汗,烦躁,恐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等危急现象。

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出针,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 因恐惧而反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同时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严重者需及时组织抢救。

No.6

断针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性剥离,或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处理:嘱患者切勿变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No.7

刺伤内脏、脑和脊髓

原因: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不当。

现象:刺伤内脏主要的症状是相应部位疼痛和出血。误伤延髓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昏迷等;刺伤脊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引起暂时性瘫痪,有时可危及生命。

处理:立即起针,轻者安静休息片刻可自行恢复,重者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