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太祖为何不早立太子?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乱世群雄可不认幼主

 不沉俾斯麦 2019-09-01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却没有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导致最后弟弟赵光义夺取皇位。他为何没有早日确定太子,难道真的是在他的兄弟和儿子间举棋不定?

▲宋太祖赵匡胤,图/网络。

皇位继承者在明代以前谈不上绝对按礼法来,在南北朝和五代这样的乱世,都要通过加强继承人权势和保持竞争者的弱势来维持。赵匡胤没立太子的一大原因是宋建国伊始,刚从五代过来,立太子已经算是百年未见的“盛事”了。赵匡胤知道幼主的危害,他本身就是政变上台,要下属忠心护幼主难度很高。所以赵匡胤不得不暗中以弟弟为“皇储”。而国家稳定的时候,开始考虑自己幼子,但又不得不顾及赵光义的势力。

▲宋太宗赵光义,图/网络。


按赵光义的记述,当初政变的时候他出力甚大,但这是他改了记录之后的事情,未必可信。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时,赵光义不过二十二岁,军中职位也不高。政变这种事最大的功劳是掌兵、掌权的大人物主动配合。

宋初时期的政治体制,须放在晚唐以来的这个逐步沿袭并改变的节度使体制上去理解。兄终弟及在五代十国是司空见惯之政治惯例,建立在唐末五代“兵强马壮者得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在册立真宗为太子以前,宋代并没有法律典籍规定皇位继承顺序必须是什么样的,而依然是按照五代时期的游戏规则来进行顺序排定。出于当时情况赵匡胤有传位给赵光义的暗示,按五代旧制,亲王尹京即为国储。赵光义建隆二年尹京,开宝六年封晋王,亲王是宗法制度的确认,而京尹则代表了皇储才有资格掌握的权力。赵光义不但尹京已久,在朝堂、军队也都担任要职。后来儿子长大了,宋太祖想立太子的时候,赵光义羽翼丰满了,不好拔除。

▲赵普,图/ WikimediaCommons。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宰相赵普向赵光义献金匮盟,献盟之前,舆论对“金匮盟”的认识是“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位,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赵光义为了向世人“展现”“金匮之盟”确实存在,即位之后就把弟弟赵廷美封齐王并尹开封。赵廷美之后,雍熙二年太宗又把次子昭成太子赵元僖以许王尹开封,淳化三年许王暴薨,两年之后,也就是淳化五年,太宗又将第三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以寿王尹开封。

▲影视剧赵匡胤形象,图/网络。

宋太祖没有立太子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当时赵匡胤年龄还可以,身体健康,以为有足够的时间压制赵光义顺利交接。如果赵匡胤身体差一点,恐怕就会提早动手。赵光义是否谋害其兄本无定论,但赵光义即位对待其嫂、其侄的手段实在令人齿冷。

▲赵匡胤黄袍加身,图/网络。

注:本文由赵无延、风楚、红茶魔术猫、vqv、玲珑色子安红豆、忠辽爱宋郭药师、句章居士、rottenweed、酒羊、制置两淮李庭芝、经略幽燕我童贯、gameboy、empgu等北朝网友的精彩发言总结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