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派、后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may 2019-09-01
印象派、后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主义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关于印象主义可以划分为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日出·印象,莫奈

总的而言,印象派表现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就是表现非常客观的东西。

后印象派则更重视自己主观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这种色彩是不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的物象来表达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情感。

新印象派,则是一本正经研究光学原理的考究派,也被称之为“点彩派”。

印象派绘画

外文名称:Impressionist painting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那么为什么叫做“印象派”呢?这是因为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一幅参展作品,名叫《日出·印象》,后来大家就把这一派画家叫做“印象派”了。

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早期古典主义的画风主要是在室内画画,没有强烈的阳光,只有柔和的室内光,即使画大自然,画室外,也都是阴天效果,没有强烈阳光的效果。

所以色彩不是那么明显丰富,大多以微褐色为主调,显得特别古雅。

但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画家对这种流行了几百年的褐调子已经烦了,想寻求突破。

正好那时是自然科学急速大发展的黄金年代,恩格斯说:“一个世纪创造出来的生产力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

所以那时西方正在流行“科学主义”,不管什么都要拿科学来审视一番。

印象派画家不满足于室内光作画,不满足褐调子,他们要面向大自然,要探究阳光下的种种视觉规律。这也就是所谓“外光画法”。

印象派不依据刻板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作画。画家们往往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瞬间,快速地用画笔把颜料直接涂抹在画布上,他们更多考虑画面的总体效果,较少地顾及细枝末节。

印象派的作品以粗放的笔法绘成,虽然作品缺乏修饰,但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却是到达了极致。

需要提醒的是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破碎没有混合在一起。

后印象派

外文名称:Post-Impressionism

虽然后印象派是由印象派发展而来,甚至每一个后印象派画家都曾经有过印象派的作品,但是后印象派绝对不是对印象派的传承和发展,而是站在了对立面。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后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有塞尚、高更、梵高等。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

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后印象派画家们都是在去世很久之后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但是,他们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二十世纪产生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诸多艺术思想,例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新印象派

西文名称:neo-Impressionism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派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

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被一些艺术评论家称作“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出现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以及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着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的发展。

新印象派画家们吸收了关于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艺术效果。

此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

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

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乔治·修拉

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乔治·修拉。

修拉潜心研究关于色彩学的著作,试图把感觉加以综合上升到理性分析,变成科学的表现形式。他的画尺寸很大,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重要地位。

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在这幅画中,人物众多却很少交搭,画家运用了精确而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画中稳定的结构关系给人以古典艺术的印象。画面上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对比成为基本色调。

修拉很有才华,可惜英年早逝。

看完这篇文章,想必各位对三者之间的区别有一定了解了~

很多人看了莫奈作品中的人物、风景、睡莲系列等,觉得喜欢。

其实,我们觉得印象主义的画容易被接受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们喜欢“追光”,色彩大多鲜亮、明快,又比如他们热爱在自然中创作,描摹的都是我们能感同身受的、平凡的、生活的场景。看得懂,看得愉快,是我们喜欢印象派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